


上月底,扶貧委員會公布了本港首次制定的官方貧窮線,指出本港現時的貧窮人口約102萬。工聯會婦女事務委員會(工聯婦委),特別關注當中婦女勞動力與貧窮問題。數據顯示,在職貧窮戶中,全職工作人口比例越低,貧窮率越高;近九成在職貧窮戶只有一名成員在職;住戶中有兒童或長者,貧窮風險更高。這些數字說明了社會低下層家庭,並未走出傳統性別分工的框框,依然是依靠丈夫獨力外出工作,賺取有限工資,妻子則在家照顧兒童、老人,致使家中勞動力不足,家庭經濟收入偏低,從而陷入貧窮。針對此等情況,政府應透過推動一系列政策措施,創造針對性的就業職位,釋放婦女的勞...

政府上星期推出了人口政策諮詢文件,受到各界關注。人口政策牽涉甚廣,各種討論也非今日才開始,諮詢文件的出爐,可見問題終於得到現屆政府的重視,似乎政府亦有決心去解決,這是值得肯定的。 諮詢文件乍一推出,就引起較大爭議。當中以應否輸入外勞、如何鼓勵婦女就業及增加生育率等議題,在坊間更有激烈的回響。 人口政策受到社會廣泛關注,究其原因,在於人口政策不單只關乎一代人,更與我們的一下代,以及社會持續發展息息相關,所以,大家都對諮詢文件有較高的期待。 但現在我們看到的是,諮詢文件羅列出不少公眾早有共識的現況,以及...

政府近年提出發展環保工業,以貫徹環境、經濟和社會的平衡。不過,時至今日,行業仍未得到充分重視,令「環保工業」發揮不到其優勢。報告中分析「環保工業」在香港的發展,當中共劃分為8個部分,包括︰環保工業的定義;全球環保市場的發展概況;全球環保工業的就業形勢;外地政策參考;發展環保工業對本港的重要性;本港環保工業發展概況;選定行業政策分析和建議。這研究選定了回收業、生態旅遊和環保認證三項分類行業作研究重點。 在香港,回收業已發展了一段日子,展現了商界對環境保護最早期的承擔,又為低下階層提供了不少就業機會。本港回收業具有出口主導...

過去十多年,香港經濟增長銳意走向「知識型」發展格局,經濟轉型受到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工聯會早於1999年進行嚴謹的調查研究,了解「知識型經濟」對就業的影響。結果顯示,香港經濟增長、就業增長率和失業率之間並沒有直接關係。預計在本港經濟增長方式的改變下,產值勞動含量遞減速度進一步加快,難以維持較高的就業增長率,當中尤其未能創造大量合適低技術勞工的就業機會。 2002年,工聯會再對未來就業環境進行評估,總結出受到外圍經濟疲弱、本港內部經濟調整和勞工市場呈現重大壓力的影響,香港勢將長期受到失業問題的困擾,問題嚴重時,甚至危及社...

香港作為亞太國際大都會,經濟倚重金融、工商支援服務、物流、旅遊四大支柱產業,但這不足以滿足教育程度、技術、年齡、社會階層各異的勞工階層的就業需要,使「結構性失業」、「無就業復甦」等問題遲遲未能解決。 旅遊業當中包括了高勞動含量的分類行業,亦包括了知識型產業的職位,所涉及的工種廣泛,適合不同學歷、工作技能及興趣的勞工投身工作。若行業得到政府積極提供政策支持及措施上的配合,鼓勵商界積極投資,行業發展必能為勞工階層帶來貢獻。 從外國經驗所得,發展旅遊行業之成功,有賴政府對行業發展有明確而前瞻性的政策及資金上的支持,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