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首剛在施政報告信誓旦旦表示:「針對人力需求殷切的行業,政府會以先導形式推行職業教育和就業支援計劃,結合有系統的學徒培訓及清晰的進階路徑,為相關行業吸引和挽留人才」。言猶在耳,3月底勞顧會一份「26個建造業工種的人力培訓清單」引起政府欲加快輸入外勞的疑雲。雖然勞福局事後澄清「培訓清單」旨在加強培訓,絕非要輸入外勞。但工聯會職業訓練及促進就業委員會(工聯會職訓就業委)卻發現,「培訓清單」中有關機電工程的6個工種,建造業議會在2009-2012年間根本從未有提供任何培訓課程,直到2013年才僅僅提供不超過100個的培訓名額。 建造業議會提供的培訓名...

日前,特首表示現時社會對取消強積金的對沖機制未有共識,不會就有關法例作出修訂。可是,社會在這方面真的一點共識也沒有? 政府深明共識重要 共識從來都不是自然而生,而是透過不同意見人士之間的溝通,了解彼此觀點、理據,縮窄分歧而成。每個共識都需要各方本著有商有量的態度,仔細研究當中利弊、權衡輕重,繼而化解矛盾、謀求共贏。現屆政府在多項社會政策上,都致力做好諮詢、溝通工作,目的就是希望凝聚共識,讓政策得到廣泛支持,順利推行。儘管過程艱巨,但依然迎難而上,足見政府深明箇中道理。不過,在這個涉及廣大打工仔退休生活,對社會未...

上年年底人口政策諮詢期間林鄭月娥高調表示零售業正面對「勞工短缺」,政府有需要考慮輸入外勞。商界隨之高呼輸入外勞。但對於由財政司委任、肩負提出解決零售業「勞工短缺」方案的零售業人力發展專責小組(下稱「零售小組」)所提出的5項建議(當中並不包括輸入外勞),政府及商界卻甚為冷淡,今年財政預算案中更只靜悄悄增撥1 億3,000 萬落實5 項建議。與輸入外勞相比,其熱切及關注程度實在差天共地。 提升行業工資、掃除無良剝削行業陋習 零售業人才流失的主因在於人工偏低及刻薄的工作待遇,包括佣金「跑數額」超高、長期缺乏在職培訓、工時長、工作需...

近年香港不少行業深受技術專才短缺、老化及斷層等問題困擾,職業訓練局逐推出「職學創前路」先導計劃(下稱先導計劃),透過新增學徒訓練「培訓津貼」及規定僱主承諾以10,500元的工資水平聘用完成學徒培訓的青年人,期望為到機電工程、飛機維修及汽車維修等多個技術性行業吸引及挽留人材。「培訓津貼」及「規定工資」兩項新措施表面上無疑「誠意」及「創意」十足,但到底整個先導計劃是否真的能夠切中要害,重新為到香港的技術行業注入新動力呢?情況恐怕並不樂觀。 「培訓津貼」妨礙即時入行 目前學徒計劃的特色為「即時就業、在職培訓」。僱主只需與年青...

今年財政預算案宣布增撥1.3億元,落實零售業人力發展專責小組提出的五項解決零售業人才流失問題的建議。香港百貨商業僱員總會批評,新增撥款在「提升待遇」及「增強培訓」兩方面的分配極不平衡,提醒政府挽留零售業人才,「提升待遇」及「增強培訓」,缺一不可。 工聯會職業訓練及促進就業委員會(工聯會職訓就業委)、香港百貨商業僱員總會,聯同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郭偉強,約見商務及經濟發展局蘇錦樑局長,就政府增撥1.3億元解決零售業人才流失問題,提出三項主要建議。 建議(一):徹查政府「貼錢」僱主也冷淡聘請零售業「學徒」之因 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