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十多年,香港經濟增長銳意走向「知識型」發展格局,經濟轉型受到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工聯會早於1999年進行嚴謹的調查研究,了解「知識型經濟」對就業的影響。結果顯示,香港經濟增長、就業增長率和失業率之間並沒有直接關係。預計在本港經濟增長方式的改變下,產值勞動含量遞減速度進一步加快,難以維持較高的就業增長率,當中尤其未能創造大量合適低技術勞工的就業機會。 2002年,工聯會再對未來就業環境進行評估,總結出受到外圍經濟疲弱、本港內部經濟調整和勞工市場呈現重大壓力的影響,香港勢將長期受到失業問題的困擾,問題嚴重時,甚至危及社...
香港作為亞太國際大都會,經濟倚重金融、工商支援服務、物流、旅遊四大支柱產業,但這不足以滿足教育程度、技術、年齡、社會階層各異的勞工階層的就業需要,使「結構性失業」、「無就業復甦」等問題遲遲未能解決。 旅遊業當中包括了高勞動含量的分類行業,亦包括了知識型產業的職位,所涉及的工種廣泛,適合不同學歷、工作技能及興趣的勞工投身工作。若行業得到政府積極提供政策支持及措施上的配合,鼓勵商界積極投資,行業發展必能為勞工階層帶來貢獻。 從外國經驗所得,發展旅遊行業之成功,有賴政府對行業發展有明確而前瞻性的政策及資金上的支持,提供...
香港的福利制度主要由政府承擔,但自從政府削減公共福利開支後,非政府組織的角色漸趨多面化,不再只局限福利安全網的提供者。非政府組織在就業上的角色愈來愈大。低學歷、低技術及中年人口最易被排斥主流就業市場。於是,政府提出發展社會企業,以達紓緩貧窮、失業、為弱勠人口充權,及掃走就業障礙的作用。報告嘗試剖析本港非政府組織角色,以及它們在就業方面的功能。 社會企業是指結合商業模式和社會理念於一身的企業。這種企業有別於商業機構,也不同於傳統福利團體。社會企業會以「再投資」的方式,把盈餘儲下來成為日後企業的經營費用,或用於其他社會...
隨住全球化對經濟生產工序,生產結構帶來的影響,僱主/ 公司的理財及人力資源管理思維開始改變,更改僱傭模式,改聘大量兼職、臨時工和假自僱職位,取代正規僱員的人手;令僱傭關係從長期、清晰、穩定及賦有保障,變成短期、不清晰、不穩定和欠保障的聘用模式。這些改變令員工容易遭受不公平和不合理對待,降低就業穩定性。近年本港兼職及合約工數目持續上升。大部分兼職和合約工主要集中在批發、零售、進出口貿易、飲食、酒店、社區、社會及個人服務業。 由於僱主和僱員的市場力量往往不平衡,僱主可以操控就業市場的職位供應數目,降低僱員的議價能力,令就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