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民航處長樂鞏南日前撰文,批評現時機場的閃電警報系統是矯枉過正至窒息機場地面運作。筆者對此不感同意。 全世界不少機場都面對雷擊而引致地面工作人員受傷或死亡的事故。機場遷移至赤臘角後,受到雷擊更有過之而無不及。我們民航工會,會員每日都是在機坪從事不同工作,確保機場運作暢順,因此工會一直要求制訂一個清晰的雷擊下工作指引,以保員工的工作安全。 樂鞏南先生認為機場各種設備都有避雷針, 地面工作人員不需要「緊張」至廊前停機坪都不敢出去;但另一方面又說要將風險減至絕對的零,是沒有可能的。這不是自相矛盾嗎?他的想法是置機場...

日前(7 月27 日)傳媒報道一名完成建造業水喉技工課程後報讀副學士的青年跳樓自殺,一說青年不滿家人「游說」繼續進修而自尋短見,一說青年憂慮未來出路而萌生死念。不論死因為何,這一悲劇反映出香港社會一方面視職業教育為次等教育的偏見,另一方面又憂慮副學士專業資格不足的問題。政府剛公布的《推廣職業教育專責小組報告》建議將職業教育改名為「職業專才教育」,並涵蓋至學位程度,期望改變普羅大眾對職業教育的印象及吸引更多年輕人成為專業技術人才。然而職業教育根本就是主流專上大學教育外的另一個教育系統,若然職業教育的改革不重視本身特色以「修身」自強...

1990 年代前,香港工業發達,註冊學徒人數超過1萬,不少熱愛挑戰及重實用技巧學習的年輕人皆選擇職業教育作為升學就業的出路。但自政府在中學取消金工木工等實用科目,不斷片面宣傳香港是一個知識型社會,職業教育逐漸被視為「次等教育」及嚴重萎縮,年輕人「被迫」只能選擇主流專上大學教育,未能因材施教;香港專業技術人才同時出現斷層及老化等問題。 「多元出路」雖然是教育局宣稱的香港教育制度特點,但觀乎教育局每年為年輕人提供升學就業資訊而舉辦的「多元出路資訊SHOW」展覽,有關職業教育及生涯規劃的資訊,包括現代學徒計劃、見習員培訓計劃、職學創...

特首及財爺分別公布新一份《施政報告》及《財政預算案》,對職業安全政策上,可謂沒有「建樹」。特首雖在去年《施政報告》用了85字高度概括職業安全政策,但只是曇花一現,今年的《施政報告》「職業安全」一詞已「失去蹤影」。2014年,對職業安全情況,是悲慘的一年。本港錄得三十多宗致命工業意外,大部分來自建造業工程,其中有多宗意外主因是趕工導致的。今年《施政報告》用了較多篇幅在房屋土地、改善民生政策,職安委同意住屋需求重要,但是工友的性命何嘗不重要? 多為趕工致意外 港鐵去年已公佈多項基建工程將會延誤,出現「齊齊上馬,齊齊延誤」情況。...

今年是聯合國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通過《北京宣言》及《北京行動綱要》二十週年,當年大會主題為「以行動謀求平等、發展和和平」,重申消除對婦女歧視、保障婦女人權及提高女性地位。作為工會組織,對「行動」二字體會甚深,面對婦女勞工及社會權益的不足,工聯婦委多年來在建制內外為女性發聲,以「行動」為婦女爭取平等的就業條件,以讓她們能自立發展。然而「行動」二字並不容易,婦女維權工作需要一步一腳印,循序漸進地逐漸爭取。 回首七十年代,女性在懷孕及分娩期間的缺勤均沒有假期保障,一方面構成對婦女勞工的歧視,另一方面亦減低婦女工作意欲,壓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