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民航处长乐巩南日前撰文,批评现时机场的闪电警报系统是矫枉过正至窒息机场地面运作。笔者对此不感同意。 全世界不少机场都面对雷击而引致地面工作人员受伤或死亡的事故。机场迁移至赤腊角後,受到雷击更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们民航工会,会员每日都是在机坪从事不同工作,确保机场运作畅顺,因此工会一直要求制订一个清晰的雷击下工作指引,以保员工的工作安全。 乐巩南先生认为机场各种设备都有避雷针, 地面工作人员不需要「紧张」至廊前停机坪都不敢出去;但另一方面又说要将风险减至绝对的零,是没有可能的。这不是自相矛盾吗?他的想法是置机场...

日前(7 月27 日)传媒报道一名完成建造业水喉技工课程後报读副学士的青年跳楼自杀,一说青年不满家人「游说」继续进修而自寻短见,一说青年忧虑未来出路而萌生死念。不论死因为何,这一悲剧反映出香港社会一方面视职业教育为次等教育的偏见,另一方面又忧虑副学士专业资格不足的问题。政府刚公布的《推广职业教育专责小组报告》建议将职业教育改名为「职业专才教育」,并涵盖至学位程度,期望改变普罗大众对职业教育的印象及吸引更多年轻人成为专业技术人才。然而职业教育根本就是主流专上大学教育外的另一个教育系统,若然职业教育的改革不重视本身特色以「修身」自强...

1990 年代前,香港工业发达,註册学徒人数超过1万,不少热爱挑战及重实用技巧学习的年轻人皆选择职业教育作为升学就业的出路。但自政府在中学取消金工木工等实用科目,不断片面宣传香港是一个知识型社会,职业教育逐渐被视为「次等教育」及严重萎缩,年轻人「被迫」只能选择主流专上大学教育,未能因材施教;香港专业技术人才同时出现断层及老化等问题。 「多元出路」虽然是教育局宣称的香港教育制度特点,但观乎教育局每年为年轻人提供升学就业资讯而举办的「多元出路资讯SHOW」展览,有关职业教育及生涯规劃的资讯,包括现代学徒计劃、见习员培训计劃、职学创...

特首及财爷分别公布新一份《施政报告》及《财政预算案》,对职业安全政策上,可谓没有「建树」。特首虽在去年《施政报告》用了85字高度概括职业安全政策,但只是昙花一现,今年的《施政报告》「职业安全」一词已「失去踪影」。2014年,对职业安全情况,是悲惨的一年。本港录得三十多宗致命工业意外,大部分来自建造业工程,其中有多宗意外主因是赶工导致的。今年《施政报告》用了较多篇幅在房屋土地、改善民生政策,职安委同意住屋需求重要,但是工友的性命何尝不重要? 多为赶工致意外 港铁去年已公佈多项基建工程将会延误,出现「齐齐上马,齐齐延误」情况。...

今年是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通过《北京宣言》及《北京行动纲要》二十週年,当年大会主题为「以行动谋求平等、发展和和平」,重申消除对妇女歧视、保障妇女人权及提高女性地位。作为工会组织,对「行动」二字体会甚深,面对妇女劳工及社会权益的不足,工联妇委多年来在建制内外为女性发声,以「行动」为妇女争取平等的就业条件,以让她们能自立发展。然而「行动」二字并不容易,妇女维权工作需要一步一脚印,循序渐进地逐渐争取。 回首七十年代,女性在怀孕及分娩期间的缺勤均没有假期保障,一方面构成对妇女劳工的歧视,另一方面亦减低妇女工作意欲,压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