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7 月27 日)传媒报道一名完成建造业水喉技工课程後报读副学士的青年跳楼自杀,一说青年不满家人「游说」继续进修而自寻短见,一说青年忧虑未来出路而萌生死念。不论死因为何,这一悲剧反映出香港社会一方面视职业教育为次等教育的偏见,另一方面又忧虑副学士专业资格不足的问题。政府刚公布的《推广职业教育专责小组报告》建议将职业教育改名为「职业专才教育」,并涵盖至学位程度,期望改变普罗大众对职业教育的印象及吸引更多年轻人成为专业技术人才。然而职业教育根本就是主流专上大学教育外的另一个教育系统,若然职业教育的改革不重视本身特色以「修身」自强,反而走向传统教育之路,只求自欺欺人「正名」大学,那麼职业教育将会失去其应有的社会价值,并且永远沦为次等教育,被市民大众所唾弃。
「实操」及「就业挂」
那麼,职业教育应如何「修身」?与传统专上大学教育相比,职业教育有两大特徵,分别为「实操」及「就业挂」。「实操」者,即在职培训或工作实习也。以建造业为例,建造业的职业教育向来注重「实操」,严格要求学员前往工地实习,透过「边做边学」的在职培训模式,确保学员取得行业的专业技术及资歷。事实上,不少家长及学生趋之若鹜的行业也讲求「实操」,例如律师、医生、会计师、教师及社工等等。因此,职业教育绝非只是蓝领工人或「手作仔」行业所独有,反而是任何专业技术人才不可或缺的学习模式。
至於「就业挂」,正是解决目前香港技术专业人才短缺及青年向上流的问题的一剂良药。以香港职业教育的王牌课程学徒训练为例,每一位参加的学徒在训练期间,职业训练局皆会指派一名学徒督察跟进学徒的学业及职业问题,因此学徒计劃向来皆有约九成的成功就业率。又例如近年建造业人力需求殷切,因此建造业议会推出的职业教育课程特别设计了多项就业跟进的配套服务,包括师友计劃、学员家访、学员跟进调查、僱主问卷调查等等,务求确保每位毕业学员能够成功投身行业工作,为香港的经济作出贡献。
职业教育「够专业」「搵到食」
由此可见, 「够专业」及「搵到食」,正是职业教育的优点,也是其对香港社会极为重要的贡献。可惜的是,自从香港跌入知识型经济的迷思後,传统专上大学教育从此膨胀独大,职业教育则不断萎缩。表面上,年轻人因大学学位增加,副学士、毅进文凭及展翅青见等新计劃相继出现而扩阔及增加了升学就业的能力,但实际上年轻人却被困於大学精英的单一进修出路,导致就业能力不断下跌。
总结而言,职业教育绝非次等教育,而是传统专上大学教育以外的专业教育系统。但若然香港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只是朝向「正名」大学之路出发,那麼不管改革後的职业教育课程名目再多,从数量至质量上也只是不断催谷扩大专上教育系统,加剧恶化目前传统专上大学教育独大的局面,反而真正讲求「实操」及「就业挂」的职业教育只会名存实亡,导致年轻人向上流动之路闭塞、多元就业空间收缩、社会专业技术人才断层老化,经验技术因而无法累积及承传,直接影响香港经济发展,损害民生。
工联会职训就业委员会主任周联侨
明报,观点版,A24
2015年8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