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剛在施政報告信誓旦旦表示:「針對人力需求殷切的行業,政府會以先導形式推行職業教育和就業支援計劃,結合有系統的學徒培訓及清晰的進階路徑,為相關行業吸引和挽留人才」。言猶在耳,3月底勞顧會一份「26個建造業工種的人力培訓清單」引起政府欲加快輸入外勞的疑雲。雖然勞福局事後澄清「培訓清單」旨在加強培訓,絕非要輸入外勞。但工聯會職業訓練及促進就業委員會(工聯會職訓就業委)卻發現,「培訓清單」中有關機電工程的6個工種,建造業議會在2009-2012年間根本從未有提供任何培訓課程,直到2013年才僅僅提供不超過100個的培訓名額。
建造業議會提供的培訓名額
|
2009年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升降機技工 |
未有培訓課程 |
63 |
|||
消防機械裝配工 |
10 |
||||
空調製冷設備技工(送風系統) |
18 |
||||
空調製冷設備技工(水系統) |
4 |
(資料來源:2014 年5 月7 日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郭偉強的立法會質詢第2 題。)
事實勝於雄辯,不管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如何重申政府輸入外勞的「三不原則」:不能影響本地工人就業,不能拉低本地工人工資,及不能夠影響本地工人利益。張局長一見「培訓清單」並非即時表示要加強培訓工作,反而是就此多番向傳媒表示需要簡化輸入外勞程序,誤導公眾以為香港「有工無人做」,其敷衍塞責的官僚作風,實在需要嚴加讉責。
基於此,工聯會職訓就業委在與勞福局及教育局的聯席會議上,提醒勞福局常任秘書長譚贛蘭及教育局副秘書長李美嫦,施政報告明確指出香港要加強職業培訓,政府休想在學徒訓練及相關職業培訓工作未做好的前題下輕言輸入外勞,並就近期有關職業教育的政策措施有以下意見:
(一)提升技術專才待遇及社會地位為本,配合增加「先導計劃」就業工資
香港政府過去不重視技術專才,導致年青人與家長對職業教育意興闌珊,技術人才因而出現斷層及老化。今年施政報告提出投放1.4億元推動職業教育,職業訓練局稍後公布「先導計劃」,為電梯、機電工程、印刷及零售等的學員提供每月約2,000元的津貼,學員畢業後更可獲保證受僱不少於10,500元底薪的工作,以吸引中三至中六的離校生報讀學徒訓練。
「先導計劃」規定僱主承諾以月薪不少於10,500元聘用完成學徒培訓的青年人。表面上超過萬元的工資對年青人來說應該甚具吸引力,但若以電梯行業為例,維修技工需要長時間在狹窄空間及高空工作,稍一不慎更會造成人命傷亡,因此一萬元的工資實在不可算十分吸引,而且這份「萬元工」還要待學員四年畢業後才能夠「享受」。反之目前建造業以高薪吸引年青人入行,年青人參加建造業議會提供的「強化建造業人力訓練計劃」,只需接受約100天的訓練期便可以取得「萬元工」,受僱滿六個月後月薪更保證高達15,000元。兩者相比之下,年青人若然不怕辛苦及危險,最終他會選擇投身那個行業工作呢?
因此,「先導計劃」對畢業學員的保證薪金必需提高。其次,相對於增加津貼,職訓就業委認為治本之道是提升技術專才的待遇及社會地位。否則,年青一代只會一窩蜂選擇文職服務行業,反而對這些技術工種不屑一顧。
|
學徒工資 |
新入行工資 |
電梯 |
約8,000元 |
10,000元以下 |
機電 |
7,000至9,000元 |
10,000至12,000元 |
汽車 |
5,900至7,500元 |
8,500至11,000元 |
(二)擴展及改革學徒訓練計劃
「多元出路」是教育局一向宣稱的香港教育制度特點。年青人中學文憑試成績理想,可以直升大學,否則可以按成績及個人興趣,選擇不同的切入點,例如副學士、毅進文憑或重讀等等,朝向大學之路進發。然而與德國、瑞士等先進國家推行多年的「雙軌職業教育制度」相比,即是培訓學術精英與技術專才並重,香港教育制度的所謂「多元出路」不管名目再多,從數量至質量上絕對是嚴重傾斜於培訓學術精英而忽略技術專才的發展。
香港政府過去不重視技術專才,導致年青人與家長對職業教育意興闌珊,技術人才因而出現斷層及老化。因此,政府必需扭轉本身偏重學術能力培訓的教育政策,讓擁有不同潛能的青年人,皆能夠因才施教,為社會的繁榮發展作出貢獻。
故此,政府必需檢討自1976年成立的《學徒制度條例》,包括擴濶學徒計劃指定行業,例如飛機維修、飲食(飲食只得西廚),及取消學徒年齡上限(19歲)。其次,整合學徒計劃、現代學徒計劃、美容及美髮業見習員訓練計劃,以積極完善相關學徒制度,為青少年提供穩定而有前景的技術專才培育、發展和晉升階梯。
(三)「先導計劃」津貼妨礙新人即時入行,要求同時增加學徒計劃津貼
目前學徒計劃的特色為「即時就業、在職培訓」。僱主只需與年青人簽訂學徒合約後便可即時聘用,立刻「有人開工」,學徒只需每星期一天回校全時間上課。但「先導計劃」的培訓模式主要為一年全時間「基礎訓練」及三年「學徒訓練」,並為到參加「基礎訓練」的學員提供30,800元的「職學金」。為了賺盡政府的「培訓津貼」,有興趣成為技術專才的年青人勢必棄「即時入行的學徒訓練」而取「修讀一年基礎訓練」的「先導計劃」。「先導計劃」原意解決技術專才短缺,結果卻是事與願違,導致新力軍至少延遲一年後才能入行工作。
(四)要求「先導計劃」增設就業情況追緃研究
「先導計劃」旨在為相關行業吸引和挽留人才,因此學員畢業後是否願意投入相關行業工作實在至為重要。政府實在需要為「先導計劃」增設就業情況的追緃研究。在學員畢業後的三個月,一年,二年以及三年後皆要調查記錄他們是否投身相關行業工作以及有關的就業條件等等。若然學員已經轉行轉業,則要了解其背後原因,用以協助香港各行各業健康發展。
(五)結合生涯規劃,加強「先導計劃」及學徒訓練等職業教育的宣傳工作
與新高中學制及僱員再培訓局等數以百萬或千萬的宣傳費相比,學徒訓練的宣傳費每年只得十多萬。學徒訓練到中學舉辦推廣活動的次數每年只有不足二十次,與新高中學制動輒60次以上相比更是小巫見大巫。怪不得家長及青年人大多輕視職業教育。年青人又那會視成為一個「技術專才」為終身職業?因此,要推動職業教育,「先導計劃」與學徒訓練必需加強宣傳工作,大力在中學舉辦各項的宣傳工作,並且要結合相關生涯規劃的開展,令中學生了解不同行業的工作性質及發展前景,引導年青一代各展所長,做到真正的「行行出狀元」。
|
學徒訓練 |
新高中學制 |
||
宣傳開支 |
在中學舉辦 推廣活動場次 |
宣傳開支 |
在中學舉辦 推廣活動場次 |
|
2010-11 |
73,000 |
14 |
4,830,000 |
超過70 |
2011-12 |
167,000 |
14 |
8,930,000 |
超過70 |
2012-13 |
148,000 |
19 |
4,490,000 |
超過74 |
(資料來源:2013 年10 月9 日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黃國健的立法會質詢第11 題。)
(六)反對政府委任推廣職業教育專責小組成員中沒有勞方代表,強烈要求推廣職業教育專責小組加入勞方代表。
為了扭轉家長及青年視職業教育為「次等教育」的偏見,職訓就業委歡迎政府在施政報告第103段提出的成立職業教育專責小組。然而我們強烈反對政府於6月3日委任的推廣職業教育專責小組中沒有勞方代表,要求政府從促委任勞方代表加入職業教育專責小組。
日期:2014年6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