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特首表示現時社會對取消強積金的對沖機制未有共識,不會就有關法例作出修訂。可是,社會在這方面真的一點共識也沒有?
政府深明共識重要
共識從來都不是自然而生,而是透過不同意見人士之間的溝通,了解彼此觀點、理據,縮窄分歧而成。每個共識都需要各方本著有商有量的態度,仔細研究當中利弊、權衡輕重,繼而化解矛盾、謀求共贏。現屆政府在多項社會政策上,都致力做好諮詢、溝通工作,目的就是希望凝聚共識,讓政策得到廣泛支持,順利推行。儘管過程艱巨,但依然迎難而上,足見政府深明箇中道理。不過,在這個涉及廣大打工仔退休生活,對社會未來影響深遠的問題上,政府卻顯得無心無力,實令市民大感失望。
遠水豈能撲滅近火
強積金是本港退休保障制度下的重要支柱,雖然運作至今出現種種流弊,但依然有其貢獻,加上政府和積金局不時為制度進行修補 (如:半自由行、修訂供款額的上下限等),的確能改善部份打工仔的退休生活。不過隨著僱傭模式轉變,社會出現愈來愈多合約工和外判工。這類工友工作穩定度低,平均兩三年便面臨一次被遣散。當他們不幸遭遣散時,僱主往往利用強積金支付遣散費。不過,遣散費的功能應是僱主遣散時,給予工友的補償,幫助他們解決突然失業所面對的困境,性質明顯與用作退休保障的強積金截然不同。無奈地,對沖機制卻允許僱主以強積金抵銷遣散費,工友的強積金便白白被沖走。
對沖機制為禍甚深
14年來,強積金依然為大部份打工仔所詬病的主因之一,正是違反設立原意的對沖機制。單以2002-2012的10年計算,對沖制度便由每年沖走7.5億,升至22.7億,足足是當年的3倍多,而且被沖走的金額每年持續攀升。一個原意為本港打工仔及早儲蓄和投資、妥善部署退休生活而設的制度,如今竟每年白白被沖去2千多萬,試問打工仔怎會滿意?更值得注意的是,失去強積金保障的打工仔,尤其是低收入一群,退休後生活一旦陷入困境,政府同樣需要抽撥資源支援他們。最終政府亦不能置身事外,自食其果。
普羅大眾已有共識
世界銀行早於上世紀已提出退休保障必須包含三大支柱 (社會保障計劃;強積金;自願職業退休計劃)。2005年更進一步提倡多加兩大支柱 (公共退休保障計劃;非正式支援、其他正式的社會福利計劃及個人資產)。無論是那種模式,強積金依然擔當重要角色,尤其本港現時仍主要沿用三大支柱的退休保障模式,強積金更顯重要。可是對沖制度已令強積金「跛」了腳,成效大打折扣,根本無法與其他支柱作出配合,保障市民退休生活。市民、打工仔的聲音已經非常清晰。資方雖有顧慮,但亦非無法消除。如今只待政府顯示決心,履行責任,積極促進勞資雙方進行磋商,循序漸進,有商有量地逐步降低對沖比率,甚至取消對沖機制。長遠而言,政府應徹底改良強積金制度 (如:盡快設立核心基金、降低行政收費),並及早設立由政府、僱主、僱員三方共同供款的退休保障制度,以彌補現有制度的不足,讓廣大打工仔真正得到妥善的退休保障。
林淑儀
香港工會聯合會會長
2014年6月4日
星島日報A14/每日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