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剛公布的最新失業率及就業不足率分別為3.1%及1.2%,兩者合共人數逾16.1萬人,特別值得注意是建造業及飲食業,失業人數比例上仍處於高位,即代表市場仍有很大的空間可以補充相關市場的勞動力,如僱主可針對性地及用合理的薪酬待遇進行招聘,相信應可應付現時人力不足的問題。 較早之前,有酒店業及餐飲業的僱主與工聯職業發展服務處及相關行業工會合作進行專項培訓,學員經培訓後可以直接入職從事相關工作,反應踴躍,成效彰顯,這反映出行內其實不是「請不到人」,而是方法不足。 應善用本地勞動力 近期要求輸入外勞的聲音十分濃厚...

我正在北京參加兩會, 日前同全國政協總工會界別委員聯名提交了兩項界別提案,分別是「推進全體職工實現共同富裕」以及「構築完備精準的新就業形態社會支持制度體系」,推動高質量的充分就業,當中不少建議適用於香港,在此與大家分享。 「共同富裕」提案從堅持按勞分配、突出重點、就業優先、勤勞致富等四個方面提出建議,強調要健全就業促進機制,創造更多就業崗位,解決就業不穩定問題,使人人都有通過勤奮勞動實現自身發展的機會。 兩地社會制度雖有不同, 但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以及民眾對改善生活的渴求, 其實並無二致。提案建議「增加勞動者特別是一線...

政府推出「基層醫療健康藍圖」,願景是「重預防、治未病」,改善巿民的整體健康狀況。為配合藍圖發展和解決醫生不足問題,政府大力吸引非本地培訓醫生來港執業。目前免試認可的75間海外醫學院,絕大部分來自英美澳加,印度亦有學院上榜,內地只有3家,但都限定以英語授課。很多香港學生升學的中山大學,雖然亞洲排名不遜於印度院校,卻未獲納入名單,整個廣東省的醫學院都不獲免試認可。 醫護流失率偏高,公營醫療系統尤甚。香港目前每1,000人口只有2名醫生,低於新加坡和日本的2.5名,遠少於英國3名和澳洲3.8名。醫管局主席范鴻齡早前表示,只有50名海外醫生...

今日大年初五,是假期後首個上班日,祝全港打工仔女開工大吉,兔年升職加薪,工作順順利利! 開工大吉,最重要當然是職業安全。新春前接連發生致命意外,令人痛心。各行各業在新一年要更注重職安,政府做好監管工作,修例要快馬加鞭,為寶貴生命提供更多保障。 有序恢復通關加上確診宗數持續回落,香港已踏上復常之路。在此重要關頭,政府對弱勢群體的扶持更要加大力度。早幾日,工聯會立法會議員一齊向財爺拜年,促請新一份財政預算案積極回應市民訴求,包括設立「創就業復業基金」協助「重災」行業重新出發,以及發放10,000 元電子消費券等。 就業是民生之...

兔年將至,趁年廿八向廣大市民、打工仔女拜個早年! 過去一年,我作為議會新丁,始終牢記實踐參選抱負,堅守愛國愛港理念,團結各界,努力創造一個人人有機會、人人樂業安居的社會。未來一年,將聚焦「讓勞工分享經濟成果」、「推動跨境合作」和「完善職安保障」三方面工作,繼續撐勞工、為基層、爭公義。 特首在施政報告提出「勞工是社會生產力的重要元素,應當分享經濟成果」,惟最低工資苦候4年只調至40元。勞工界一直強調「勞動尊嚴」,辛勤工作的收入不應低於綜援水平,但勞福局局長卻表示「返工唔止搵錢」、「有工返生活會開心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