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年一度的最低工資諮詢期在六月底已完結,稍後最低工資委員會(低資會)將進行退思會,商討今次最低工資的調整。本人期望委員們在商討時都能體恤底層勞工在疫情下的辛酸,他們均不願領取綜援度日,並更想透過雙手為自己的生活而努力。 微薄工資被通脹蠶食 早前,本人參與工聯會「疫境同行展關懷」行動,向困難家庭的工友送上關愛物資及慰問,其中一位住在劏房的工友的情況使我印象深刻,她原在某大便利店工作,時薪四十二元,每星期六天工作,每天工作八至十小時,惟早前因身體不適而被逼辭退工作。現時丈夫是唯一的家庭經濟支柱,可是她的丈...

世界衞生組織曾擬出32 個可具體量化的健康城市指標,當中除了有「死亡率」和「兒童疫苗接種率」等健康相關指標外,還加入「失業率」和「收入低於平均所得之比例」等勞工相關指標。可見一個健康城市應兼顧健康、工作、生活和環境等方面的品質。令人遺憾的是,香港雖推廣健康城市概念多年,勞工指標表現卻不盡如人意,在職人士普遍難以在工作與生活之間取得平衡,與健康城市目標相差甚遠。 「工時長、壓力大」,幾乎是每位本港在職人士的真實寫照。瑞銀集團於2018 年研究指出,香港人每周平均工時高達52 小時,為77 個調查城市之冠。全球最勞累城市排名,香港連...

兩千多年中國人的傳統文化,都是秉承了孔子制禮訂樂的思想,百行以孝為先。可是,一場世紀疫症,奪去了約萬名長者的生命,死者沒有尊嚴的死去,家屬没有心理準備接受死亡的消息,甚至與自己的至親緣慳一面,終身愧疚。 香港的安老護老政策嚴重滯後,特別是第五波疫情下,突顯了不足和缺失,這令政府茅塞頓開,著手解決日積月累的問題。《2022年院舍法例(雜項修訂)條例草案》在5月13日刊憲,就院舍人手比例、住客人均樓面面積、制度、規定及罰則等進行革新,無疑是一個新開始。 政府要做好安老護老服務,除了需要一個完善的社會公共服務政策,亦需要其...

李家超高票當選第六任行政長官人選,眾望所歸,在此再次祝賀,期望他團結香港各界, 聚焦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破解長期困擾香港的深層次矛盾。勞工界認同,強化施政效能,打造一支敢承擔、肯做事的施政隊伍,能夠解決問題,讓市民受惠、提升幸福感。 「講得出,做得到」是一個關鍵,我們勞工界留意到其競選政綱中,特別強調要發展多元經濟創造優質就業機會,讓年輕人有更多的向上流動機會;檢討政府外判制度和職業安全及健康條例等,着力改善勞工待遇及居住質素。 上周又有搭棚師傅跌死的不幸事件。嚴重工業意外頻生,反映香港職業安全問題亟待處理。政府應加...

香港的公營醫療系統長期承受沉重壓力,從專科門診輪候時間不斷創新高,到第五波疫情爆發時顯露急症室輪候時間及病房使用量遠超負荷,都在指出香港公營醫療系統已超越臨界點。醫院管理局最新資料顯示,眼科的專科門診穩定新症輪候時間超出三年,內科輪候達兩年七個月。為解決問題,近年財政預算有關公共衞生的撥款逐年提升,二○一七/一八年度衞生方面的政府經常開支六百二十六億元,二○二二/二三年度提升至一千二百七十九億元。兩個「十年醫院發展計畫」亦着手重建老化的醫療設施,以應對各聯網未來的醫療需要。 醫生短缺 現行手法難解決 硬件尚可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