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20日)工聯會權益委員會(工聯權委)與積金局會面,就完善強積金制度展開交流及討論,望強積金可加強對僱員的保障。會上,工聯權委提出多項重點建議,包括要求增設強積金保證回報計劃、儘快調整強積金供款上下限;同時,亦對積金易平台的建設進度表達關注。
工聯會理事長黃國與副理事長及權委副主任蘇栢燦、副理事長及權委副主任林偉江和飲食業職工總會權益總幹事招冠聰,就多項如何完成積金局制度問題,與積金局主席劉麥嘉軒、行政總監鄭恩賜等積金局代表交流意見,工聯會亦向積金局遞交意見書。
工聯權委年初曾進行一項意見調查,近九成半受訪者強積金戶口結餘虧蝕,逾八成不滿回報,八成半人認為強積金未能應付退休生活,結果正正反映強積金制度未能做到「積穀防饑」,僱員被強制供款卻未能保本,勞碌半生的血汗錢買少見少,結餘難以應付退休後的生活開支。
強積金制度已實施超過二十年,期間經歷種種挑戰,積金局及政府先後作出多項優化,如取消強積金對沖、推動「積金易」平台等等,值得肯定,強積金現正邁向第三個十年,制度也是時侯再進一步完善及優化。除了保證保守型基金的供款跑羸通脹,更要調整強積金供款的上下限,加強低收入人士的保障,讓港人再無後顧之憂。
強積金回報率保證有跑贏通脹回報
強積金與一般的投資概念不同,大部分打工仔女追求更多的是保本及穩建的回報。然而,我們比較與強積金制度同月誕生的38隻「保守基金」、「保證基金」,結果發現它們推出至今的年化率回報只介乎-0.08%至2.54%。與同期通脹率約1.8%相比,有33隻是跑輸通脹,比例超過八成。即使表現較好「保證基金」扣除通脹率,每年亦只有不足1%的回報,完全未能做到保本增值。
工聯會一直要求強積金增設保證回報率達「通脹+1%」的產品,年初政府承諾未來政府發行的綠色債券和基建債劵撥出一定比例優先供強積金基金投資。我們樂見政府踏出第一步,為強積金推出保證回報產品提供基礎,但計劃仍需不斷改善及優化,未來強積金的發債應參考「銀色債劵」,年息率保證4厘,扣除每年2至2.5%的通脹率,也有1.5至2%的正回報。
調整供款上下限不能一拖再拖 為低收入人士代供強積金
根據《強積金計劃條例》,積金局必須每4年對強制性供款最低及最高水平進行不少於一次檢討,但現時分別為$7,100元$30,000的兩個水平已十年沒有調整。若參考條例訂明的檢討供款上下限的兩大調整因素,最低入息水平應為每月就收入中位數的50%;最高入息水平為每月就業收入分布第90個百分值的每月就收入。
以政府統計處最新數據估算,最低及最入息水平應分別為$10,000及$55,000,假設上調至上述水平,僱員及僱主每月供款上限約$2,750,比目前供款上限$1,500高$1,250,相差超過80%。上述數據顯示供款的水平並未跟上社會工資的增長情況。
值得一提的是供款的下限,現時每月入息少於$7,100的僱員無需供款,只有僱主有責任為其供款,導致這階層的僱員所累積的強積金十分少,其強制供款根本未能應付退休生活,雖然政府承諾待2025年「積金易平台」推行時,將落實為低收入人士代供強積金。不過,現時政府卻選擇凍結調整供款上下限,需知道最低工資水平已調升至$40,一個賺取最低工資的全職僱員的每月入息也遠超$7,100,情況正正顯示下限過低,而且政府的政策欠缺協調性。
對於積金局建議,凍結調整供款上下限,我們對此表示不滿及不同意,要求有關方面應嚴格執行定期檢討強積金供款上下限水平。
關注「積金易」平台建設進度 取消強積金對沖宜多做解說
「積金易」平台關乎多項措項的落實,直接影響取消強積金對沖的安排;落實政府承諾為低收入人士及自僱人士代供強積金的建議;以及透過平台的運作全面降低強積金的行政費。積金局應加以督促平台承辦商按期完成平台建設,實現2025年全面運作及完成全部強積金計劃過渡的目標。
另外,工會近期收到工友查詢取消強積金對沖後的新安排,不少僱主及僱員都誤以為在實施前便不用對沖,冀當局可多做解說工作,向工友提供更多資訊。
隨著港人預期壽命越來越長,高齡海嘯未來將席捲而至,如強積金不修護短板,未來社會福利負擔勢更重,未來的就業人口也需為更多退休人士承擔生活開支,政府有道德責任確保打工仔女供款有合理、有保證回報,保障勞碌半生的打工仔女可安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