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着各項防疫措施陸續放寬,香港亦與內地有序恢復免檢疫通關,旅遊業、航空業、跨境船等能直接受惠。然而,經歷三年冰封,這些行業面對復常皆有不同難題,包括人手不足、牌照過期、設備需要檢修等等。今日(1月17日),工聯會權益委員會(下稱「工聯權委」)聯同相關行業工會代表及工友,反映各行各業面對的復業難題,促請政府及業界提供支援,建議包括設「復業津貼」及要求業界合理提升工資水平,以吸引舊員工回流等等。 工聯權委主任丘燿誠指出,香港與內地的連接口岸重新開放,香港社會正式邁向復常第一步,但各行各業首先需面對的是人手不足的問題。過去三年...

就行政會議批准上調最低工資至40元,工聯會權益委員會(工聯權委)對此表示無奈,但考慮到領取最低工資工友已「凍薪」四年,為防止「一凍再凍」,只能勉強接受。工聯權委同時指出,現時最低工資機制存在缺憾,促請政府進行全面檢討,包括訂定最低工資的形成機制,以生活工資作基礎,收窄貧富差距及儘快落實一年一檢。 調整僅貼近通脹 「一年一檢」必須實施 由於現時最低工資每兩年調整一次,屬「追補制度」,最低工資金額長期滯後於通脹。而今次公佈的水平只勉強追回過去四年的通脹,並未能確保基層來年的購買力不被削弱,故「一年一檢」絕對有...

失業率雖持續下調,但疫情持續升溫,而且仍未全通關,市民對前景仍不樂觀。工聯會一項有關「市民對就業及經濟前景」問卷調查顯示,超過四成(40.4%)被訪者對未來一年就業前景不樂觀;有近四成(38.6%)人受疫情影響收入減少,工聯權委建議政府制訂精準防疫政策,在控疫及經濟活動間取得平衡,同時要保障本地工優先就業。 工聯會11月進行有關就業問卷調查,訪問了2,414名市民,當中有近四成(38.6%)受疫情影響收入減少,19.3%人薪酬減幅10%或以上;在收入減少下,36.2%人需要向家人或朋友借貸、節省日常開支以緩解生活壓力。 工聯會權益委員會主任丘燿誠表...

政府統計處今日(11月17日)公布最新失業率為3.8%,仍有近15萬名失業人士,在有十多萬人仍需尋找工作機會時,政府卻透露會輸入外勞補充安老業人手,工聯會表示強烈不滿和憂慮,認為這只是惡性循環,而本地工人生計將受衝擊,無助行業及就業市場發展,故要求政府從根源著手,以提升薪酬待遇、改善工作環境、工作強度,以及行業晉升階梯為先。 日前(11月15日)工聯會權益委員會連同職業訓練及促進就業委員會發布一份為護理業而撰寫的《院舍照顧業人力需求探討》報告,建議政府以「提升待遇、培訓為核心」為原則提出了十多項建議,並要求政府搭建「由照顧作起...

《行政長官 2022年施政報告》 早前公布推出「特別計劃」適度容許輸入院舍護理員,勞工及福利局局長日前表示「特別計劃」將擴大輸入外勞至所有院舍,大量外勞進入院舍工作已是迫在眉睫。工聯會對政府以擴大輸入外勞補充安老業人手表示不滿和憂慮,認為引入大量外勞既不能解決行業人手問題,並造成惡性循環,而本地從業員生計受衝擊,院舍服務水平也無從改善。 為協助根本性解決院舍人手不足問題,工聯會職業訓練及促進就業委員會(下簡稱:工聯職訓就業委)月前開展研究工作,探討安老行業人力需求,並檢視在薪酬待遇、工作環境、本地培訓等各方面可作改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