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務衛生局公布,「慢病共治計劃」在全港增設逾40個服務地點,並新增專屬護士診所及專職醫療服務。專屬護士診所服務方面,會新增「糖尿腳」評估、處理及預防服務,亦會為參加者制訂階段性的個人化健康生活和日常飲食習慣改善計劃等。專職醫療服務方面,物理治療師會為複雜個案提供度身訂造的運動處方及痛症治療等。首階段由今日(1月21日)起為「慢病共治計劃」參加者提供服務,市民到護士診所看診每次共付額為80元,視光師及物理治療師每次150元,營養師則每次380元。
「慢病共治計劃」基層醫療服務網絡和服務的拓展,能讓計劃參與者以較低廉的價格享用更多基層醫療服務,進一步減輕基層市民負擔的同時,亦減輕了公營醫療的壓力。
工聯會亦收到有部分參與計劃的醫生反映,需要耗費較多時間在輸入資料等行政工作上,導致診症時間加長。此外,現時市民對中醫服務的需求逐漸增加,而香港市場上,不單中醫服務、中藥價格高,其他藥物的價格亦較高,令到有經濟困難的市民難以負擔。
工聯會為「慢病共治計劃」以及基層醫療提出以下改善建議:
1、 增加三方協作中醫診所的資助和配套,加強「地區康健中心/站」推動中醫相關服務和向私營或NGO購買中醫服務。
2、讓參與公私營協作計劃的私營及NGO中醫能以醫管局採購價共同採購中藥等。
3、簡化公私營中醫協作的行政工作。
4、建議從目前要求新藥至少取得36個地區的「藥劑製品證明書」,減為只需要一個認可地證明書,以便更快引入新藥到香港,方便急需用藥的病人。
5、長遠研究與內地政府合作,建立獨立藥物審查及註冊機制等。政府並應鼓勵公營醫療機構和私營診所採用經認證的內地藥物,令内地藥物能進入市民的醫療選擇範圍。
每個市民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市民亦應該建立「早篩查、早治療」的概念,以便早些找出隱性的慢性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