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24年香港的職安健情況,工聯職安健協會(下稱協會)發現,儘管各界多年努力,香港的職安健環境仍然強差人意。工業意外案例上半年數據已超越2023年同期,且在11月更是罕見地發生了5宗工業意外死亡案例。鑒於此嚴峻形勢,協會於1月7日召開記者會,不僅總結本年度職安健狀況,更強烈呼籲政府及僱主積極採取行動,改善當前惡劣的職安健環境,確保工友生命安全,力求實現零傷亡目標。
工聯職安健協會主席林淑儀表示,協會長期以來致力於推動職安健環境的改善,並取得了一定成效。政府於2024年7月推出的強制性規定,要求指定私人建築工程採用「安全智慧工地」系統,如果有足夠投入及妥善運用,實可對整個行業職安情況產生積極影響,唯業界不能因為有「安全智慧工地」系統而忽略人的因素。
協會翻查媒體報導,去年至少發生30宗致命工業事故,儘管數字看似低於2023年,但意外更加集中於建造業,更凸顯出承建商地盤安全管理出現漏洞及相關監管機構的嚴重疏漏。截至2024年12月,建造業共發生23宗致命事故,導致25名工友不幸喪生。截至9月,勞工處已完成55,446次工地安全巡查,發出3,600份停工或改善通知書,並提起1,852項檢控,然而情況並未得到有效遏制。這表明地盤安全管理存在問題及勞工處的現有巡查及措施未能有效阻止意外的發生,職安健環境有待改善。
工聯會副理事長、香港建造業總工會理事長周思傑明確指出,當前工業事故的高發,根源在於安全管理的不到位。總承判商與次承判商在安全資源上的投入有改善空間,前線管理人員未能嚴格執行安全規定,且工人在開工前所接受的安全培訓遠遠不夠。以去年11月安達臣道一地盤發生的嚴重高空拋物事件為例,不僅揭示了施工現場安全管理的重大疏漏,還暴露出了相關人員為追求工期進度而忽視安全規定的嚴重問題,同時也再次證明當前職安教育培訓不足。
周思傑認為,地盤安全管理需全員協作,各層級人員均需加強職安培訓,確保安全政策有效落實。協會期望將職業安全健康融入教育,培養正確意識,促進環境正向發展。同時,鑒於現有安全守則多為自願性質,迫切希望政府將其轉化為具有強制執行力的法規,以產生約束性和阻嚇力。
工聯職安健協會副主席葉偉明則認為,當前政府發牌制度存在漏洞,部分企業通過成立新公司逃避停工處罰。有鑑於此,協會建議政府重審承建商發牌與招標制度,嚴格考察其安全記錄、管理人員職安管理資質及有無違規記錄。同時,協會亦建議,香港可借鑒英國CDM(Construction Design and Management)模式和內地「三同時」制度,於設計階段即融入安全保障概念,明確責任與相應人員,確保事故責任可追溯。協會期望這些措施能推廣至全港工程行業,保障工友生命安全。同時,協會亦積極推動加大對職安健違規的處罰力度,以高額罰金震懾承建商及其負責人。
除建造業外,其他行業的職安健環境同樣堪憂。根據勞工處2024年資料,截至9月,香港職業意外中,餐飲服務業意外數(1,469宗)幾乎與建造業(1,443宗)持平。儘管整體工業意外數有所下降,但死亡個案卻從9宗增至11宗。2024年上半年,職業意外總數已達13,958宗,其中121宗導致死亡。勞工處資料顯示,香港每年因職業原因導致的死亡事件超過200宗,多數原因歸入其他類別。協會回顧媒體報導發現,去年職業意外死亡案例中,近四分之三為猝死。這些猝死個案主要涉及心腦血管疾病,但有關部門往往歸咎于死者生前習慣,鮮有研究探討這些疾病與工作之間的關係,如長時間工作等因素。政府在這一領域的研究和跟進明顯不足,相關資料也未得到明確公開。這嚴重威脅到工友的身體健康,協會期望政府能加大該領域投入,以保障打工仔的身心健康。
根據勞工處資料,2023年職業意外中,「滑倒、絆倒或在同一高度跌倒」事故達9,805宗,位居榜首;其次是「提舉或搬運物件時受傷」,共5,209宗。與2022年相比,數量有增無減,「滑倒、絆倒或在同一高度跌倒」及「提舉或搬運物件時受傷」事故發生率分別上升5.97%及16.7%,餐飲服務業等行業,事故尤為頻繁。遺憾的是,有關問題並未得到充分重視,且缺乏深入研究及後續措施。
工聯職安健協會顧問、立法會議員郭偉强指出,目前政府對職業意外傷亡的工友提供的資源及服務不夠,對因工傷亡的人士及家屬缺乏有效援助。截至10月,「工聯職安健協會經濟援助」計劃已援助94宗案例,大多需長期治療,部分人甚至失業,影響生計。協會呼籲政府提供具體措施,減少類似意外發生,並提供更多資源及服務,助力工友應對醫療、經濟等難題。
最後,郭偉强強調,香港的職業安全環境實際情況不容樂觀。儘管科技進步和制度不斷完善,但職業及工業意外的數量仍然居高不下,致命意外頻發。這顯示出香港在職業安全與健康資源分配及投入上的不足。未來,政府需加強巡查處罰、完善法例,並加大宣傳力度,做到「職業意外,一宗都嫌多!」理念。
工聯職安健協會建議:
1. 修訂法例,規範建造業安全管理及改善發牌制度,加強對承建商背景的審核,從源頭上控制意外發生的可能性。
2. 參考建築設計與管理規例(CDM)及內地「三同時」制度,明確各方責任,並在設計階段就融入安全保障元素。
3. 除建造業外,政府亦要加強其他行業職業安全健康的關注,應研究職場猝死與工作環境的關係。
4. 公布職業傷亡調查報告,提供有效資訊,以避免類似意外再次發生。
5. 加強對因工傷亡工人及其家屬的支援,確保他們的工作和生活不會因此受到過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