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場三跑道系統於上月底全面投入運作,預期客運量於今年底高峰期回復至疫情前水平。香港民用航空事業職工總會(民航工會)今日(12月20日)舉行記者會,期望航空業的快速復甦,能惠及機場所有員工,共同分享經濟發展成果。
民航工會表示,特區政府自推出「運輸業輸入勞工計劃--航空業」以來,截至今年10月底,透過該計劃到港工作的勞工有3575名。本地員工已受到明顯影響,逾百名兼職員工失去了原本的工作崗位,在職員工亦因減少了加班帶來的額外收入。民航工會早前進行問卷調查,近兩成受訪機場員工表示,現時的底薪與疫情前比較大幅下降,近五成人的底薪仍低於疫情前水平。
工會聯會副理事長、立法會議員鄧家彪指出,輸入外勞不是解決人才荒的萬應靈丹。長遠而言,改善本地員工薪酬福利待遇,提高航空業僱員的幸福感、獲得感,釋放本地勞動力,才是治標治本之策。
工會提出八大建議︰
1. 特區政府要加強和鞏固香港的國際航空樞紐地位,推出政策措施惠及航空業;
2. 設航空業愛心關懷基金,支援業內因工業傷亡事故有經濟困難的工友或家屬;
3. 持續檢視航空業輸入外勞計劃,當發現本地機場員工工作機會減少(包括加班收入降低),出現嚴重影響本地員工生計問題,應仿傚建造業推出煞停機制,確保公平合理,保障本地員工加班優先權,以維護員工權益和機場穩定;
4. 優化目前機場的勞資官三方機制,加強工會在航空業輸入勞工小組的監察角色和職能;
5. 資助機場本地前線員工交通津貼應調高,並惠及所有機場員工;
6. 委任工會組織代表加入香港機場管理局,令機場發展和營運能時刻兼顧員工權益;
7. 成立基金穩定機場員工交通支出,維持在具吸引水平,或設立機場員工交通專線,以支持航空業未來的發展和人力資源需求;
8. 建議機場巴士的加幅百分比應低於其他市區巴士路線,或所有機場巴士路線均提供機場員工回程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