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完善勞工政策 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
行政長官最近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當中接納了工聯會不少的建議,工聯會代表於11月27日約見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跟進《施政報告》內勞工政策內容。工聯會出席代表包括:工聯會會長、立法會議員吳秋北,工聯會理事長、立法會議員黃國,副會長陳鄧源,副理事長林偉江,副理事長丘燿誠,副理事長、立法會議員鄧家彪,副理事長、立法會議員陳穎欣,會務顧問林淑儀,立法會議員陸頌雄和梁子穎。
會上聚焦討論人才培訓、權益保障、職業安全以及完善退休保障。工聯會期望局方持續以「機會」、「保障」、「兜底」三方面完善勞工政策,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提升基層勞工的幸福感、獲得感及安全感。
機會:持續優化本地人才及技術人員培訓
最近勞工及福利局公布《2023年人力推算報告》,聚焦各產業人才及技術人員的短缺情況,人才是香港是重要的資源,也是未來新產業及新經濟發展的關鍵,施政報告雖然提出多項搶人才、便利專才來港措施,相信能助力經濟發展,但政府也要著力專才培育為不同產業提供可持續發展的勞動力,同時,亦要保障本地工人的就業機會,尤其需為香港青年增加向上流動的機會。
無論是輸入外勞或是人才計劃,必須以「保障本地就業優先」為大前提,對於人才計劃要有嚴格把關及標準,更精準吸引香港真正缺乏的人才,防止被濫用變相輸入廉價勞動力。輸入外勞政策更要嚴格把關,研究訂立煞停及減少外勞機制,一旦發現輸入外勞對本地工人的工資、福利及就業構成負面影響,須馬上停止輸入,有序減少已輸入的外勞,優先推動行業提升薪酬待遇,改善工作條件,吸引更多潛在勞動力重投勞動力市場,從根本解決問題。
除了「外求」人才,也要著力培訓本地人才。現時青年多接受傳統教育,未能在中學階段接觸職專教育。特區政府應儘早推動職學雙軌教育制度,讓青年考慮職業發展時有更多選擇,提供更多不同類型的事業出路。另外,現時大專課程偏重學術,教育藍圖與產業發展脫節,造成人力供求錯配。政府亦應檢視及改進各大學及專上院校的供才教育,完善應用學科的課程內容和目標,包括增加更多以職業導向為本的應用學科等,培養切合產業發展的職業技能及專業的人才,避免過度培養學術型人才,令青年人學無所用,失去向心力。
人力推算報告中特別提供勞動力高齡化嚴重,有50萬在職人士已年屆60歲。特區政府須運用好初老勞動力,推動銀髮就業,人力政策及社福政策互相配合,如放寬長生津入息限制至合理水平,提升銀髮族的就業意欲,讓福利政策也發揮鼓勵就業的功能。特區政府早前推出「再就業津貼試行計劃」,原本預算6000人參加,但至9月底參加人數已經超過二萬人,證明中高齡群體有巨大潛在勞動力等待發掘。
在輸入外勞的同時,政府也要積極提升本地勞動參與率,本港仍有龐大的勞動力待發掘,若能充分釋放潛在勞動力,估計能增加三、四十萬勞動人口,足以填補未來幾年的人力短缺。我們認為政府應提供更針對性政策以鼓勵女性就業,如增設雙職媽媽免稅額,全薪產假、侍產假、增設課後托管服務名額。
保障:完善退休保障制度 持續優化強積金制度 改善職安文化 加強職安保障
會上以近日多宗工業意外爲例,呼籲政府加強職業安全的宣傳教育,帶頭建立良好職安文化。雖然上年通過「職安條例罰則修訂」,但本港的職安情況未見改善,奪命工業意外不時發生,當中建造業為重災行業。發展局在發牌給承建商及在工程招標時,應審查承建商的過往安全紀錄,作出評估是否應由該承建商負責工程,避免擁有多次劣跡的不法者使用「價低者得」的方法,一而再,再而三漠視在職安上的投入。同時,建造業界不時出現「趕工」導致忽視職安的狀況,皆因經常出現工期不足問題,建議政府應重新審視工程工期問題,並制定「合理施工期」予承建商。而針對高危行業保費過高、購買勞保難的問題,建議特區政府設立「職業安全健康保障局」,成立中央職業保險補償基金制度,協助不同就業形態的僱員購買勞工保險。
在退休保障方面,促請政府持續完善強積金制度,令強積金成為有力的退休保障支柱。今次施政報告只提及落實「強積金全自由行」,但為低收入的僱員及自僱人士代供強積金、調整供款入息上下限及增設「保證回報高於通脹」產品等都未有著墨。期望特區政府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能兌現承諾,適時公布相關具體細節,展示特區政府擔當有為,關顧基層的作風。
現時平台外送員缺乏勞工權益保障,工傷欠保障尤其明顯。因此,促請特區政府訂立平台外送員標準合約,規定平台公司提供不少於《僱員補償條例》補償額度的工傷保障。
兜底:為弱勢勞工做政策兜底 確保勞有所得
新一份施政報告終於落實勞工界爭取多年的最低工資「一年一檢」。工聯會支持最低工資引入方程式及實施「一年一檢」,「可加不減」令未來工資檢討有據可依,惟方程式過於保守,增幅不太理想。現時方程式中,「共享經濟繁榮因素」門檻高,導致基層打工仔女分享不到發展成果,需要重點關注跟進。促請特區政府未來必須進一步優化及檢討方程式,建議提高方程式中計算經濟增長因素百份比,確保基層勞工勞有所得。
工聯會將持續跟進,落實以就業優先為導向,從「機會」、「保障」、「兜底」三方面完善勞工政策,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讓勞工能分享經濟發展成果,提升基層勞工的幸福感、獲得感及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