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4歲女童上月25日在仁濟醫院縫合頭部傷口後心臟驟停18分鐘,仍在瑪嘉烈醫院兒科深切治療部留醫,現時已失去自主呼吸、大腦受損,主要靠醫療儀器維持,情況危殆。女童父親質疑涉事醫護曾在縫針期間一度將其女兒臉部向下按壓在枕頭,懷疑事故或涉及醫療失誤,慘令其精靈活潑的女兒心悅由縫3針小傷變成缺血性腦病變,家屬已報警,警方正跟進調查此案。協助家屬的工聯會副理事長、立法會議員陳穎欣認為仁濟醫院在事發後未有即時與家屬做好溝通便召開記者會,做法欠理想,令家屬對院方記者會內容提出多項質疑,感到不滿。陳穎欣促請院方成立根源分析委員會 ,並由專家、其他醫院的相關專科醫生等展開獨立調查,盡快查明事件真相,還心悅及家屬一個公道,同時最重要就是為女童提供適切治療,加強支援家屬。
在父親節前夕,女童父親黎先生心痛女兒卧病在床,仍昏迷不醒,他形容過去近三星期每日風雨不改到醫院守候在女兒病床邊,今年對他來說是最難過的父親節:「只希望心悅可以早日醒返,跟爸爸返屋企,我哋一家四口好似以前咁開開心心過日子!」今次聯同陳穎欣議員召開記者會,黎先生最希望能說清楚事發經過,還原真相,他對院方早前召開記者會所提及的內容提出了3大質疑,認為仁濟有推卸責任之嫌。
女童家屬對仁濟記者會內容提出3大質疑:
質疑一:
女童父親黎先生指一直陪伴著女兒接受治療,在縫針過程中,他站在女兒的腳部位置,負責的醫護指由於頭部有很多神經線,病人不便使用麻醉,而涉事的護士負責消毒傷口,另一名病人服務助理則負責固定病人位置。黎父指縫針治療過程中,有人曾一度將女兒臉部向下按壓在枕頭;而在完成3針縫針程序後,醫護人員把女兒身體反轉,那時女兒已出現反白眼、舌頭伸出嘴巴等徵狀。家屬質疑今次事故或涉及醫療失誤,但院方於5月28日的記者會上,只多番否認在縫針程序出錯,並指醫院是按一般做法將病人固定。黎父質疑,涉事的病房助理及護士在處理固定病人頭部擺放位置及按壓病人的力度等問題上會否存在指引「盲點」?為何院方早前的新聞稿只提及女兒「頭部向右接受傷口縫合」,卻沒有提及有人曾把心悅臉部向下按在枕頭呢?
質疑二:
黎先生指出,女兒由救護車到仁濟急症室,都能自行走動,在急症室分流站期間更向父親說想吃雪糕,黎先生形容當時女兒的精神狀況、表達能力一切如常。而根據醫管局的新聞稿亦指出在急症室時「病人當時能自行走動」、「病人當時清醒」、「胸腔和頭顱骨的X光檢查沒有異常發現」,證明心悅在縫針前清醒無異樣。黎先生強調,女兒在清醒狀態下進入縫針房,縫合傷口前,黎生憶述仍聽到女兒因害怕有在床上哭叫的聲音,他亦有出聲安撫女兒。縫完第一針,其中一名人員稱:「小朋友乖咗喎!」但未見醫護人員有反轉女兒查看女兒安靜了的原因或病人縫完第一針後的情況,惟不幸的是在醫護縫完第三針後,女兒被反轉身時,雙眼已反白、手腳發紫,沒了反應,隨即進行搶救。
黎先生質疑急症室醫生進行檢查後也指其女兒頭部傷勢不算嚴重,為何縫3針的小傷口會慘變成缺血性腦病變,現在昏迷不醒,對外界沒有反應,他認為仁濟必須交代事件中是否有相關醫療程序或指引出現失誤,甚至會否涉及人為過失?!
質疑三 :
黎先生指,事發後是家屬兩度提出主動要求見仁濟醫院,但直至陳穎欣立法會議員辦事處介入事件,家屬才於6月7日首次正式與仁濟醫院行政總裁張子峯醫生及相關醫護人員開會見面。黎先生批評,仁濟醫院與病人家屬缺乏溝通,直至女兒轉院到瑪嘉烈醫院留醫,仁濟卻在與家屬溝通不足的情況下召開了記者會。及後,家屬亦是在議員主動向院方提出要求下,院方管理層才安排正式會面,質疑仁濟處理不足,家屬對仁濟已失去信任,感到失望及不滿。但另邊廂,黎先生非常感謝瑪嘉烈醫院的兒科團隊及瑪嘉烈醫院的病人聯絡部門、醫務社工部等連日來對女兒的病情及其家庭提供的協助。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陳穎欣建議:成立根源分析委員會 獨立調查事故原因
協助家屬的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陳穎欣指出,正常情況下如一般人因外力而令其氣道有任何阻塞,都有可能在很短時間內出現窒息的情況。她促請醫管局、仁濟醫院成立根源分析委員會,並由專家、其他醫院的相關專科醫生等展開獨立調查,查出心悅心臟驟停、缺氧的原因。陳穎欣認為院方有必要加強檢視現有縫針程序的指引中是否存在不足之處,她會繼續協助家屬全力配合警方調查,亦希望各界為心悅集氣、為心悅父母打氣,期盼心悅在適切治療下,病情能有突破、有進展。
荃灣區議員葛兆源 、 葵青區議員陳安妮 、荃灣社區幹事夏泳迦 亦有出席記者會,他們指仁濟醫院主要服務荃灣、大窩口、葵涌一帶居民,綜合居民反映的意見,葛兆源希望仁濟醫院能進一步改善服務,尤其在增加人手、加強人手培訓、提升員工工作士氣等問題上,從多方面作出改革,避免再有任何事故發生。
葵青區議員陳安妮認為,今次事件難免會令病人家屬對仁濟醫院的服務有所質疑,希望院方高度重視事件,加大力度深入調查,還家屬公道。 陳安妮稱,不時聽到區內居民指仁濟輪候急症時間長、普通科門診預約極難,早前有一名80歲婆婆因不會用「HA GO」找其協助,足足致電了兩日才幫婆婆安排到仁濟醫院看病,要求仁濟提升服務質素,挽回信心。
社區幹事夏泳迦認為,醫管局及仁濟醫院也需要關注長期人手不足問題,如果醫護人員太忙碌,或者不夠具經驗的人員做雙重檢查,或會增加發生事故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