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4岁女童上月25日在仁济医院缝合头部伤口后心脏骤停18分钟,仍在玛嘉烈医院儿科深切治疗部留医,现时已失去自主唿吸、大脑受损,主要靠医疗仪器维持,情况危殆。女童父亲质疑涉事医护曾在缝针期间一度将其女儿脸部向下按压在枕头,怀疑事故或涉及医疗失误,惨令其精灵活泼的女儿心悦由缝3针小伤变成缺血性脑病变,家属已报警,警方正跟进调查此案。协助家属的工联会副理事长、立法会议员陈颖欣认为仁济医院在事发后未有即时与家属做好沟通便召开记者会,做法欠理想,令家属对院方记者会内容提出多项质疑,感到不满。陈颖欣促请院方成立根源分析委员会 ,并由专家、其他医院的相关专科医生等展开独立调查,尽快查明事件真相,还心悦及家属一个公道,同时最重要就是为女童提供适切治疗,加强支援家属。
在父亲节前夕,女童父亲黎先生心痛女儿卧病在床,仍昏迷不醒,他形容过去近三星期每日风雨不改到医院守候在女儿病床边,今年对他来说是最难过的父亲节:「只希望心悦可以早日醒返,跟爸爸返屋企,我哋一家四口好似以前咁开开心心过日子!」今次联同陈颖欣议员召开记者会,黎先生最希望能说清楚事发经过,还原真相,他对院方早前召开记者会所提及的内容提出了3大质疑,认为仁济有推卸责任之嫌。
女童家属对仁济记者会内容提出3大质疑:
质疑一:
女童父亲黎先生指一直陪伴着女儿接受治疗,在缝针过程中,他站在女儿的脚部位置,负责的医护指由于头部有很多神经缐,病人不便使用麻醉,而涉事的护士负责消毒伤口,另一名病人服务助理则负责固定病人位置。黎父指缝针治疗过程中,有人曾一度将女儿脸部向下按压在枕头;而在完成3针缝针程序后,医护人员把女儿身体反转,那时女儿已出现反白眼、舌头伸出嘴巴等徵状。家属质疑今次事故或涉及医疗失误,但院方于5月28日的记者会上,只多番否认在缝针程序出错,并指医院是按一般做法将病人固定。黎父质疑,涉事的病房助理及护士在处理固定病人头部摆放位置及按压病人的力度等问题上会否存在指引「盲点」?为何院方早前的新闻稿只提及女儿「头部向右接受伤口缝合」,却沒有提及有人曾把心悦脸部向下按在枕头呢?
质疑二:
黎先生指出,女儿由救护车到仁济急症室,都能自行走动,在急症室分流站期间更向父亲说想吃雪糕,黎先生形容当时女儿的精神状况、表达能力一切如常。而根据医管局的新闻稿亦指出在急症室时「病人当时能自行走动」、「病人当时清醒」、「胸腔和头颅骨的X光检查沒有异常发现」,证明心悦在缝针前清醒无异样。黎先生强调,女儿在清醒状态下进入缝针房,缝合伤口前,黎生忆述仍听到女儿因害怕有在床上哭叫的声音,他亦有出声安抚女儿。缝完第一针,其中一名人员称:「小朋友乖咗喎!」但未见医护人员有反转女儿查看女儿安静了的原因或病人缝完第一针后的情况,惟不幸的是在医护缝完第三针后,女儿被反转身时,双眼已反白、手脚发紫,沒了反应,随即进行抢救。
黎先生质疑急症室医生进行检查后也指其女儿头部伤势不算严重,为何缝3针的小伤口会惨变成缺血性脑病变,现在昏迷不醒,对外界沒有反应,他认为仁济必须交代事件中是否有相关医疗程序或指引出现失误,甚至会否涉及人为过失?!
质疑三 :
黎先生指,事发后是家属两度提出主动要求见仁济医院,但直至陈颖欣立法会议员办事处介入事件,家属才于6月7日首次正式与仁济医院行政总裁张子峯医生及相关医护人员开会见面。黎先生批评,仁济医院与病人家属缺乏沟通,直至女儿转院到玛嘉烈医院留医,仁济却在与家属沟通不足的情况下召开了记者会。及后,家属亦是在议员主动向院方提出要求下,院方管理层才安排正式会面,质疑仁济处理不足,家属对仁济已失去信任,感到失望及不满。但另边厢,黎先生非常感谢玛嘉烈医院的儿科团队及玛嘉烈医院的病人联络部门、医务社工部等连日来对女儿的病情及其家庭提供的协助。
工联会立法会议员陈颖欣建议:成立根源分析委员会 独立调查事故原因
协助家属的工联会立法会议员陈颖欣指出,正常情况下如一般人因外力而令其气道有任何阻塞,都有可能在很短时间内出现窒息的情况。她促请医管局、仁济医院成立根源分析委员会,并由专家、其他医院的相关专科医生等展开独立调查,查出心悦心脏骤停、缺氧的原因。陈颖欣认为院方有必要加强检视现有缝针程序的指引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她会继续协助家属全力配合警方调查,亦希望各界为心悦集气、为心悦父母打气,期盼心悦在适切治疗下,病情能有突破、有进展。
荃湾区议员葛兆源 、 葵青区议员陈安妮 、荃湾社区幹事夏泳迦 亦有出席记者会,他们指仁济医院主要服务荃湾、大窝口、葵涌一带居民,综合居民反映的意见,葛兆源希望仁济医院能进一步改善服务,尤其在增加人手、加强人手培训、提升员工工作士气等问题上,从多方面作出改革,避免再有任何事故发生。
葵青区议员陈安妮认为,今次事件难免会令病人家属对仁济医院的服务有所质疑,希望院方高度重视事件,加大力度深入调查,还家属公道。 陈安妮称,不时听到区内居民指仁济轮候急症时间长、普通科门诊预约极难,早前有一名80岁婆婆因不会用「HA GO」找其协助,足足致电了两日才帮婆婆安排到仁济医院看病,要求仁济提升服务质素,挽回信心。
社区幹事夏泳迦认为,医管局及仁济医院也需要关注长期人手不足问题,如果医护人员太忙碌,或者不够具经验的人员做双重检查,或会增加发生事故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