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聯會社會事務委員會 (下稱社委) 於冬至前總括了2011年至2016年的「兩餸一湯指數」,結果顯示︰有11區的「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的增幅追不上「兩餸一湯指數」的升幅。
社委自2011年透過定期公布「兩餸一湯指數」,監察本港各項食材的價格變化︰「兩餸一湯指數」按3至4人家庭的份量,揀選7項食材作為「兩餸一湯」的參考指標。包括1斤菜心炒6兩牛肉、2兩梅菜蒸12兩鯇魚,以及番茄薯仔瘦肉湯,材料各半斤。
調查比較十八區街市於2015年和2016年12月的價格變化,有12區街市的價格上升,其中黃大仙區牛池灣街市的平均價格由去年的97.5元上升至112.75元,升幅達15.64%,其次為觀塘區瑞和街街市 (7.87%) 和灣仔區灣仔街市 (6.25%)。
至於各項食材當中,有4款食材的價格較去年同期上升,價格升幅最多的是蕃茄,由去年的每斤9.83元上升至今年的每斤10.78元,升幅達9.66%,其次為瘦肉 (9.52%) 和鯇魚 (7.4%)。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社委副主任麥美娟表示,6年來18區的食材價格通脹情況各有不同,社委關心的是各區居民的入息增幅能否趕上食材價格的升幅。調查比較了18區「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2011年與2015年) 和「兩餸一湯指數」(2011年與2016年)的變動,發現有11區的「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的增幅追不上「兩餸一湯指數」的升幅,其中九龍城區的差距最大,高達16.29%,其次為中西區 (12.65%)。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社委委員何啟明表示,九龍城區的紅磡街市和深水埗區的北河街街市一直都是「兩餸一湯指數」調查中較為便宜的街市,但無奈該兩區的「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落後於食材價格的升幅。九龍城區於2015年的「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排名12,深水埗區更於2011及2015年的「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都是最低,反映當區人口的組成主要為基層家庭,調查反映即使當區街市於18區中算是價廉,但當區的基層市民根本未能受惠,情況令人憂慮。
麥美娟認為僱主應確保僱員的工資升幅能追上食材價格的升幅。社委亦非常關注基層打工仔女的苦況,要求政府盡快落實最低工資「一年一檢」,收窄檢討至實施期間的時間差距,確保工資緊貼社會現況,並訂下合理的最低工資水平,令低收入家庭得到最基本的收入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