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聯會社會事務委員會 (下稱社委) 最新一季的「兩餸一湯指數」結果顯示,多款食材於2016年3月的平均價格較去年同期上升,其中菜心的平均價格較去年同期勁升24.51%。
社委自2011年透過定期公佈「兩餸一湯指數」,監察本港各項食材的價格變化。「兩餸一湯指數」按3至4人家庭的份量,揀選7項食材作為「兩餸一湯」的參考指標。包括1斤菜心炒6兩牛肉、2兩梅菜蒸12兩鯇魚,以及番茄薯仔瘦肉湯,材料各半斤。
調查比較十八區街市於2015年和2016年3月份的價格變化,今年3月份有11區街市的價格上升,其中油尖旺區花園街街市的平均價格由去年的101.75元上升至113.75元,升幅達11.79%,其次為九龍城區紅磡街市 (11.16%) 和大埔區大埔墟街市 (10.6%)。
至於各項食材當中,有4款食材在3月份的價格較去年同期上升,價格升幅最多的是菜心,由去年的每斤13.83元上升至今年的每斤17.22元,升幅達24.51%,其次為瘦肉 (8.08%) 和蕃茄 (7.53%)。而「兩餸一湯」的價格由2015年第一季的107.1元,上升至2016年第一季的114.36元,升幅為6.78%。
政府統計處3月21日公佈了「2016年2月份綜合消費物價指數」,其按年升幅 (即基本通脹率) 為3.1%,較1月份的2.6%為高。工聯會立法會議員、社委副主任麥美娟認為通脹率上升主要是由於今年1至2月天氣非常寒冷,令新鮮蔬菜的價格大幅提升所致。麥美娟認為待天氣回暖,蔬菜的價格應可調整至合理的水平。
社委自2011年起,從未間斷定期公佈「兩餸一湯指數」,但領展今年1月宣布將於5月中開始封閉東涌逸東邨內唯一的街市以進行為期數月的翻新工程,可以預計這個改動不但將令下季的「兩餸一湯指數」首次「唔齊數」,更重要的是令逸東邨居民「冇餸買」。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離島區區議員鄧家彪非常擔心當區的食材價格會隨著逸東邨街市的關閉而不斷上升,亦擔心當區居民需要跨區買餸而衍生的額外費用和時間。鄧家彪表示逸東邨街市翻修期間會保留15檔檔攤,當中包括有魚、肉、菜、果和豆腐等食材,但他質疑15檔的檔攤能否有效應付逸東邨4萬名居民購買食材的需求,他和不少居民仍非常擔心未來數月的生活會受到多大程度的影響。
鄧家彪表示逸東邨以至東涌內的街市都是由領展管理,區內不但沒有其他競爭,更有人於2012年向當時的競爭政策諮詢委員會投訴逸東邨街市內的檔販有操縱價格之嫌。根據2016第一季的「兩餸一湯指數」,逸東邨街市的兩餸一湯平均價格為116.58元,比灣仔區的灣仔街市 (116.5元) 和中西區的士美菲路街市 (115.67元) 為高,但諷刺的是離島區於2014年的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只有25,000元,比灣仔區的34,000元和中西區的35,000元低得多。
鄧家彪要求擴大臨時街市的規模,確保食材的供應和價格能維持在合理的水平。另外,麥美娟認為逸東邨內食材價格偏高與區內欠缺競爭有關,她建議政府盡快在東涌覓地興建食環署市政街市,或考慮在逸東邨旁的政府土地建立墟市,振興街道經濟,引入小商戶,增加有利基層消費和社區經濟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