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工會聯合會職業訓練及促進就業委員會
回應施政報告有關職業教育及就業政策的建議
若果將職業教育比喻為跑車,駕駛人必然是教育局局長吳克儉。然而目前職業教育正駛離屬於自己的「職業訓練」路線,胡亂切入傳統專上教育之路。因此工聯會職業訓練及促進就業委員會正式向吳克儉發出告票,罪名是「職業教育入錯線」,導致青年無法向上流及勞工不足假象。
背景
關注到香港就業機會單一及青年向上流之路閉塞,行政長官梁振英早在2014年的施政報告開始每年皆強調「推動職業教育」以做到「行行出狀元」,可惜的是教育局卻忽視勞工界的聲音,導致「職業教育入錯線」走向傳統的專上教育之路,喪失了職業教育注重「實操」及「就業掛」的特色,並與香港的經濟發展完全脫節。專業技術人才因而斷層老化,年輕人被迫困在傳統學制的單一進修出路,苦無多元向上流的空間。
剛出爐的《施政報告》預測建造業未來數年會欠缺技術工人,認為「有需要輸入勞工」。其實不單止建造業,近年零售、飲食、機電及安老等行業亦紛紛以「勞工短缺」為藉口向政府施壓要求輸入外勞。然而只要特區政府做好職業教育,根本不需要輸入外勞。否則,「青年無法向上流」的問題不斷惡化,香港各行各業亦會逐步凋零。年輕一代在看不到前景下怨氣日深,直接影響香港的安定繁榮。
職業教育不同於傳統專上教育
2016年施政報告宣布全盤接納「推廣職業教育專責小組」(簡稱專責小組)向政府提出的建議。然而由於教育局一直排斥勞工界成為專責小組的代表,專責小組的建議明顯未能扭轉「職業教育入錯線」走向傳統的專上教育之路。
「多元出路」雖然是教育局宣稱的香港教育制度特點,但教育局多年來一直重「文」(大學精英)輕「武」(技術專才),未有貫切執行「教育雙軌制」,只願意投放大量資源發展專上教育而忽視職業教育。如今專責小組建議將職業教育改名為「職業專才教育」,並涵蓋達至學位程度的有關課程,整個改革思維仍然脫離不了重「文」輕「武」的觀念,只懂大力開拓學士學位學程而忽略注重「實操」及「就業掛」的職業教育。然而職業教育根本就是傳統專上大學教育外的另一個教育系統,若然改革職業教育不重視「實操」及「就業掛」,反而走向傳統教育之路,那麼職業教育將會失去其應有的社會價值,並且導致香港出現兩大問題:青年無法向上流及勞工短缺假象。
青年無法向上流
近年建造、機電、零售、飲食、安老等各行業不斷高喊人手不足。統計處的《2018年人力資源推算報告》預測高中、技工、技術員和副學位的人手將會在2018年出現22,000名的短缺。因此香港的年青人只要得到適當的培訓,絕對可以透過投身職業教育而達至「行行出狀元」的夢想。雖然2014年的施政報告宣布推出全新的學徒計劃:「職」學創前路先導計劃,以提升學徒津貼、入職薪金及更清晰的晉升階梯吸引新人加入人力需求殷切的行業,可惜的是教育局卻一直未有落實執行。「職」學創前路先導計劃的學徒名額直到2015年底為止,竟然只有不足1,200名,與統計處估計2018年有22,000名技術專才短缺的數字仍然相差超過20,000人。難怪香港青年近年不斷高呼苦無就業出路了。
勞工不足假象
教育局長期忽視職業教育,導致無良僱主拒絕投放資源培訓及吸納人才,故意制造「勞工短缺」的假象要求政府輸入外勞。
以零售業為例,約於2010年零售業僱主不斷高呼「勞工短缺」,要求政府輸入外勞。有見及此,2013年政府推出零售業「職」學創前路先導計劃,邀請一直口喊零售業人手短缺的零售業僱主提供學徒實習名額,由政府出錢提供培訓津貼協助僱主招聘新人及培訓人手。可笑的是零售業僱主對此的反應卻甚為冷淡。過去零售業僱主素來強調業內職位空缺高達8100個,但零售業僱主對「職」學創前路先導計劃卻只願意提供不足500 名的學徒實習名額。更諷刺的是,2015年年中零售業的營業額開始下滑,不少零售業僱主竟然即時高調在傳媒表示零售業人手過剩,有需要考慮凍薪、減花紅、裁員,甚至只會聘請合約及兼職員工等節流措施。零售業無良僱主這兩種咀面,除了導致「勞工短缺」此一說法不攻自破外,更重要的是徹底傷害了年輕人的心。試問年輕人看在眼裏,又怎會相信零售業是一個值得「付託終生」的行業?因此零售業在過去數年出現大量的人才流失,零售業僱主實在需要對此痛定思痛,深刻反省。
建議
因此,香港目前根本不是「勞工不足」,而是「培訓不足」。教育局若然能夠早著先機,一如2014年的施政報告所言加強職業教育,香港青年無法向上流的問題早已得到舒緩,「勞工不足」的假象也會消失。
(一)任何的職業教育改革必須朝向「實操」及「就業掛」的方向
工聯會職訓就業委認為,香港職業教育的改革方向不應朝向傳統專上大學教育的方向,而必須重視職業教育的兩大特徵:「實操」及「就業掛」。否則,職業教育將會失去其應有的社會價值,並且導致香港出現兩大問題:青年無法向上流及勞工不足假象。
「實操」者,即在職培訓或工作實習也。以建造業為例,建造業的職業教育向來注重「實操」,嚴格要求學員前往工地實習,透過「邊做邊學」的在職培訓模式,確保學員取得行業的專業技術及資歷。事實上,不少家長及學生趨之若鶩的行業也講求「實操」,例如律師、醫生、會計師、教師及社工等等。因此,職業教育絕非只是藍領工人或「手作仔」行業所獨有,反而是任何專業技術人才不可或缺的學習模式。
至於「就業掛」,正是解決目前香港技術專業人才短缺及青年向上流的問題的一劑良藥。以香港職業教育的王牌課程學徒訓練為例,每一位參加的學徒在訓練期間,職業訓練局皆會指派一名學徒事務主任跟進學徒的學業及職業問題,因此學徒計劃向來皆有約九成的成功就業率。又例如近年建造業人力需求殷切,因此建造業議會推出的職業教育課程特別設計了多項就業跟進的配套服務,包括師友計劃、學員家訪、學員跟進調查、僱主問卷調查等等,務求確保每位畢業學員能夠成功投身行業工作,為香港的經濟作出貢獻。
(二)推動僱主參加「職」學創前路先導計劃,打破「勞工不足」假象
政府有責任帶頭為香港的經濟培訓足夠及合適的人手,特別是當無良僱主缺乏承擔,拒絕投資,只懂「走精面」要求政府輸入廉價勞工。因此,工聯會職訓就業委員會全力支持特區政府加強職業教育,認同改革學徒計劃,推出全新的「職」學創前路先導計劃,包括提升學徒津貼、入職薪金及更清晰的晉升階梯。既然香港目前不少行業皆宣稱「勞工不足」,那麼教育局應該趁此機會大力推動各行各業求才若渴的僱主參加「職」學創前路先導計劃,透過提供更多的實習職位吸納新人入行。否則,僱主只懂口喊輸入外勞而不願意投資於人才培訓上,足以證明「勞工短缺」之言實屬謊言。
(三)成立包含勞工界代表的「職業教育專責小組」加強推動職業教育
沒有勞工界的參與及監察,職業教育只會入錯線,淪為傳統的專上教訓,失去了原本應有的「實操」及「就業掛」的兩大特色。因此為了落實加強職業教育,特區政府應該從速成立一個包含勞工界的「職業教育專責小組」,負責推動及監察改革職業教育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