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2004/05年的施政報告,工聯會認為重點應放在振興經濟,扶助就業兩個方面,從根源解決當前嚴峻的社會問題。特區政府必須認識和正視經濟持續低迷,失業率高企對廣大打工仔的影響,解決他們最關心的問題。
當前的本港勞工職業生活狀況
近期,香港經濟受惠於中央一系列的支持政策,出現明顯的復甦跡象,經濟信心增強,消費市道改善。綜合不同機構的預測,2003年本港經濟將有3 %的增長,2004年有5%甚至更高的增長。而根據一項調查,香港今年有26萬人持有100萬元流動資金,共擁有資產估計高達8,000億元。但這只是表面的現象,實際上大多數的打工仔仍然面對沉重的工作和生活壓力,就業形勢不容盲目樂觀。這主要表現在下列三個方面:
1.就業環境仍然沒有得到很大的改善。雖然最新的失業率已由最高的8.6%下降到八至十月份的8%,但就業情況不容樂觀。第一,按規劃署的估計,到2030年本港勞動人口將由現時的330萬增加至400萬人;第二,隨著經濟增長方式的改變,出現了「無就業的經濟復甦」(Jobless Economic Recovery),故單靠推動經濟發展而沒有與之配套的積極的就業政策,解決不了就業問題;第三,現時香港經濟欠缺增長動力,而失業率的下跌只是反映消費信心好轉、自由行和特區政府開設大量臨時性職位的結果,就業環境並沒有根本性改變;第四,最大的問題是特區政府對就業政策的落實嚴重不足,缺乏明確的就業目標和政策協調,扶助力度不足,具體措施不到位,效果並不理想。
2.打工仔的收入下降。隨著經濟長期低迷,即使他們有工開收入都大幅度下降,特別是低技術工種。過去一年,酒店、飲食業和零售業的工資水平就分別下跌了15.2%、8.7%和6%,現時他們的的收入仍未返回「非典」前的水平。這已經導致不少家庭的工作收入不足以餬口,貧富差距加劇,成為社會不穩定的重要因素。
3.工作時間和強度不斷增加。最近,工聯會接到不少從事服務業的員工投訴,反映每天被迫工作十二、三個小時,但又沒有任何加班津貼。而長時間、超負荷工作,已經嚴重影響員工的家庭生活,損害身心健康。
就業政策和具體建議
1.振興經濟,扶助就業。香港就業環境的改善,必須依靠經濟發展。工聯會一貫強調香港必須採取積極的財政政策,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積極推動本港經濟結構轉型,從而創造有利條件,扶助就業。經濟復甦不等於可以創造大量職位,開設臨時性的職位亦只能紓緩眼前的失業問題。我們必須從問題的根源,就是通過振興經濟,扶助就業來解決就業。
2.制訂全面的扶助就業政策,明確目標和時間表。從當前香港經濟和就業狀況,工聯會認為政府應制訂具體的長、中、短期的措施,全面貫徹落實就業優先的經濟發展策略,在2007年將失業率減至5%或以下。
3.加大資本投資,刺激經濟。建議政府針對香港物流、金融、商業服務和旅遊業四大支柱產業,制訂另一個「玫瑰園」計劃,加大資本投資,使之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積極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對已拍板之計劃,應加快推出,為長期失業之建造業工人創造就業機會。
4.借助CEPA,振興本港工業,創造就業。特區政府應把握CEPA機遇,制訂工業政策,採取稅務優惠等措施,積極鼓勵有發展前景的行業在香港發展,創造就業。與此同時,必須嚴厲打擊潛水貨,確保有關工序在香港生產,保障本地工人的就業機會。
5.凍結外傭數目,禁止他們兼任司機,津貼本地家務助理。
6.支持非政府組織(NGO)在社區開展公益性的服務,創造就業機會。
7.慎重處理資歷架構認可計劃。在現時失業率高企的情況下,應慎重處理任何對工人就業有影響之政策。工聯會認為政府應制訂合理的豁免期,並要與業界積極磋商,在取得共識的前題下才全面落實有關計劃。
8.穩妥處理公務員改革。由於公務員隊伍直接影響到社會的穩定,對公務員的薪酬調整,政府應積極與公務員團體溝通,找出一個大家都可以接受的方案,對任何不利於公務員隊伍穩定的措施都應擱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