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後復常為香港帶來良好發展勢頭,但本地失業情況才剛好轉,特區政府便急欲擴大輸入外勞和人才清單,全方位無節制無諮詢,勢將為本地僱員就業和薪酬帶來嚴重打擊。工聯會人力資源規劃關注組促請政府推行「就業優先」政策,「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改善本地僱員就業薪酬福利,多管齊下發掘本地潛在勞動力,為本地打工仔女尤其是年輕人締造更多元、優質的就業機會。
工聯會人力資源規劃關注組繼早前約見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和發展局局長甯漢豪,今日較早時再同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會面,反映對擴大輸入外勞的憂慮,並遞交人力資源規劃建議書,促請政府推行「就業優先」政策,「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改善本地僱員就業薪酬福利,多管齊下發掘本地潛在勞動力,為本地打工仔女尤其是年輕人締造更多元、優質的就業機會(建議重點見附件)。
工聯會理事長、工聯會人力資源規劃關注組召集人、立法會議員黃國指出,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七一」重要講話提出「四個必須」和「四點希望」,強調特區政府是香港的當家人、治理香港的第一責任人,要求特區政府切實排解民生憂難,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市民,讓每位市民都堅信,只要辛勤工作,就完全能夠改變自己和家人的生活。 行政長官李家超去年在其首份《施政報告》亦表明要「為市民謀幸福,為香港謀發展」,惟過去頗長一段時間,政府在勞工福利政策上欠缺主動作為,致使勞動人口中相當部分分享不到發展成果。例如,過去二十年按「十等分」中底部四分家庭和兩分打工仔,收入便跑輸通脹,政府近期更為擴大輸入外勞大開綠燈,一再意圖繞過行之有效的勞顧會審批機制,無節制無諮詢,勢將壓抑行業薪酬合理調整,威脅本地工友飯碗。
香港建造業總工會理事長黃平指出,香港建造業總工會早前進行問卷調查,81.3%建造業工友不贊成輸入外勞,超過七成受訪者認為輸入外勞會造成本地工人失業和薪酬下降。另外,雖然建造業議會預測人力供應有缺口,但5月尾仍有20%工友無工開,如果政府不把關,將會變相輸入廉價勞工,損害本地工人的利益。他指出,建造行業入行難,經培訓後留在行頭的也不易,如果新人首三年採取月薪制將會加強行業人力供應穩定性。
汽車交通運輸業總工會第一副主席林天賦表示,有指政府計劃輸入專線小巴司機,卻不解決少人入行的根源問題,治標不治本。專線小巴司機人工低、工時長,每月工作26天只得約13,000至14,000元,即時薪50至60元,無法吸引年輕人入行。如果專線小巴司機時薪能提高至80至90元水平,工時穩定在每更9小時,並有合理的休息和食飯時間,相信入行者會立刻增加,毋須外求。
香港民用航空事業職工總會副主席葉以勒透露,有自啟德機場年代工作至今的機場貨運從業員反映,公司近期積極請人,但卻取消「雙糧」安排,業內交通津貼和超時補水水平,尤其是夜班津貼,其實比九七年前要低。機場搬得偏遠,卻沒因偏遠提供較佳條件,反而壓縮薪酬待遇,請不到人就想簡單地以輸入外勞來解難,絕不是好方法。
勞工界立法會議員梁子穎表示,就業是民生之本,是社會穩定的基礎,在推動高質量經濟發展的同時,必須促進高質量的充分就業。國家「十四五規劃」確立香港「八大中心」定位,政府應針對性地制定人力資源規劃措施,例如推動大學開設更多相關「八大中心」的課程,加強培育本地人才;為不同行業不同背景的打工仔女創造更多優質的就業機會。特別關注擴大輸入人才清單,由13項擴大到51項專業,亦毋須僱主證明本地招聘困難,將會衝擊文職專業就業生態。
黃國強調,新時代香港發展經濟、改善民生要兩手抓兩手硬,不能為了發展經濟而犧牲打工仔女利益為代價。濫用輸入外勞無可避免衝擊本地就業,壓抑薪酬合理調整,損害廣大打工仔女切身利益,增加社會怨氣。特區政府要重視和尊重職工會的社會角色和作用,多聆聽工會和工友的意見建議,在輸入外勞和擴大人才清單上謹慎行事,確保本地僱員優先就業,改善薪酬福利待遇,切實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期盼生活變得更好」作為特區政府的奮鬥目標,不斷增進市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