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聯會今日(9月15日)與行政⾧官李家超會晤,並就 2022 年《施政報告》提交建議書。出席會面的工聯會代表有會⾧吳秋北、理事⾧黃國、榮譽會⾧林淑儀、副會⾧陳鄧源、副理事⾧丘燿誠、立法會議員陸頌雄、郭偉强、梁子穎、鄧家彪和陳穎欣。
吳秋北指出,香港不是缺土地,而是開發落後,現有機制局限太多,建議政府精簡機制,並訂立明確的開拓土地的日程,設立土地儲備表,多管齊下覓地建屋,包括填海、加快「綠化地帶」檢討、研究發展生態價值較低的郊野公園邊陲用地、加快開發前邊境禁區用地及新界北等地區,並加快落實「北部都會區」與「明日大嶼」規劃。政府亦應訂立 2035 年告別劏房路線圖,以安置涉及 22 萬名市民的十多萬個劏房戶,告別租金貴、環境差的惡劣居住環境,並就此制訂具體計劃及時間表。
黃國指出,當前就業市場「有工冇人做,有人冇工作」的問題較為突出。有不少行業工會反映, ㇐方面人手緊張急需增聘人手,另㇐方面薪酬待遇、工作條件反而不及疫情前,吸引不到流失員工回流。促請特區政府關注這種情況,著力改善相關行業薪酬福利待遇,加強培訓,保障職業安全,確保本地勞工優先就業,辛勤勞動有合理的回報,能夠分享到經濟發展成果。
同時促請政府加快大灣區社會民生方面的融合,更加便利港人在灣區讀書、工作、經商、生活。特別提出要加強大灣區醫療跨境合作,改善本港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允許醫療券購買內地醫保,同時將醫管局支援內地港人的「特別支援計畫」恒常化,增加支援科目,並擴大資助範圍至包括專科手術,取得經驗後擴大至灣區內九市三甲醫院,讓港人在參與大灣區建設中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有更大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林淑儀建議政府盡快檢討和修訂《職業安全及健康條例》,加強對僱員的保障及職業安全教育,包括盡快落實《2022 年職業安全及職業健康法例(雜項修訂)條例》的新罰則,以對僱員作出適切保障,亦要加強個別行業的職安狀況,例如在建造業採取合理的施工期並有序推出工程項目、對環保回收場加強監管及發牌制度、對高空工作加強安全及職安培訓,以免致命工業意外發生,同時改善文職、餐飲、零售僱員的職業勞損問題。
副會長陳鄧源建議由副司長領導制訂具前瞻性的人力資源政策、檢視不同行業的人才需要,為香港「育才、儲才」。建議政府加強職業培訓、優化持續進修及資歷認證,並鼓勵僱員自我增值及轉型配合發展。同時建議僱員再培訓局等培訓單位盡快與灣區企業合作開辦再培訓課程,並以「在港理論授課,灣區體驗實習」的方式助港人考取兩地互認的資歷。
丘燿誠建議建立全面失業支援,因應疫情及經濟狀況嚴峻,設立進階版「臨時失業支援計劃」,為因疫情經濟環境轉差、失業㇐段時間的人士發放補助,上限為 9,000 元,為期 6 個月,同時儘快研究⾧遠失業保障機制,完善勞工保障機制。亦建議政府全面審視「非公務員合約僱員」及外判制度,對有實際需要的崗位,改為⾧期聘用,最少支付「生活工資」,以促進社會就業質素的改善。
郭偉强建議政府盡快研究並解決零散化就業的僱傭身份問題,並檢視現行勞工法例的保障範圍,增加保障,政府應負起監管零工平台的主體責任,例如引入發牌制度,並規定平台公司必須為平台工作者購買保險等,同時建議引入自由工作者登記制度。
郭偉强認為,要協助有置業自住需要的人士,建議申請居屋而未能中籤的家庭申請者,在下㇐次申請時可多獲㇐個抽籤號,以每次最多 3 個抽籤號為上限;就不高於 800 萬元的物業,可豁免首次置業人士的從價印花稅,及將首次購置自住物業的按揭保險計劃承擔額增加至 35%,令首次置業的首期降至 5%,以減輕儲首期的壓力,並設有條款避免炒賣或出租單位。協助有意組織家庭的人士置業,建議容許情侶聯名申請資助房屋,並在取得入伙紙前提供結婚證明為憑,讓有意組織家庭的人有可負擔的置業選擇。推行新式居屋試驗計劃,目標對象為 35 歲或以下的年青人,新式居屋將不可轉售,並只能以原價交還予政府,協助真正有自住需求的年青人置業。
陸頌雄要求政府加強對基層治理體系的效能,包括強化民政事務處職權,增加對「地區主導行動計劃」的撥款,從現時 18 區每年共用 8,000 萬元增加到 1.8 億元(即每區 1,000 萬元),以配合「地區事項統籌工作組」持續打擊衛生黑點,以及地區發展工作,包括支援地區團體發展。
從速公布區議會選舉安排,另外,區議會部份職能與「地區三會」(即分區委員會、地區防火委員會、地區撲滅罪行委員會)重疊,應加以整合,以免與「地區三會」的工作重覆、浪費資源;並廣泛吸納有志服務社區的人士加入「地區三會」。
梁子穎建議政府參考專為教師而設的補助/津貼學校公積金,為新制公務員設立㇐套全新的公積金計劃,此項新計劃將可為他們的供款帶來更穩定、更理想的投資回報,以達至更佳的退休保障。教育方面建議加快推動普及科學教育制度,將小學科學教育獨立成科,重新編定小學科學教育課程;並參考資優教育中心運作,設立創新科技人才培育中心,為有創新科技潛質的學童安排培育課程,提升創新、創意能力,教導學童掌握最新資訊科技知識,幫助香港設立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並有足夠本地人才參與,持續發展創新科技產業。
鄧家彪認為要達致精準扶貧,政府需於各社區設立脫貧專責發展隊伍,主動於區內尋找福利網內、外,需要額外支援的家庭,提供專門的減貧援助和脫貧方案。應優先以有學童的劏房住戶、單親和有⾧期病患家庭,以及較弱勢的少數族裔家庭為優先援助對象。為吸引市民於退休時把強積金轉到政府年金計劃,建議政府為每位市民作出㇐筆過資助,市民如把強積金全數累算權益轉至政府年金,可獲㇐至五萬元的資助,按累算權益水平多寡補貼,鼓勵市民把強積金專門留作退休之用。
陳穎欣指出,社會必須給予青年空間,不單是居住的空間,還有思考人生和社會上流的空間。建議政府減輕學債,專上教育畢業生如每年按時還款可獲扣減利息;另外推動空檔年(Gap year),讓年青人探索自身所⾧、思考和規劃人生,鼓勵各大院校收生時考慮空檔年元素,提升曾歷空檔年的申請人入讀機會。
政府應研究在康文署轄下的公園及食環署轄下空置率高的公眾街市,試行定期舉行假日市集,亦應提供或鼓勵市場提供更多在新市鎮範圍內廉租的「共享工作間」,降低創業成本,扶助青年創業。加強誘因前往內地學習中國文化,派發往返香港與內地的「青年高鐵票」,並設立港人參軍制度,容許有志參軍的香港青年入伍,凝聚愛國愛港青年力量,共同承擔保家衛國的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