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第七個全國扶貧日。2014年8月1日,國務院決定從當年起,將每年10月17日設立為「扶貧日」,目的是引導社會各界關注貧困問題、關愛貧困人口、關心扶貧工作,今日亦是聯合國的國際消除貧困日。工聯會會長吳秋北、理事長黃國、立法會議員陸頌雄、九龍東總幹事鄧家彪,提出一系列的減貧倡議,以紓解貧富懸殊越趨嚴重的情況。
吳秋北指出,香港的堅尼系數為0.539,除稅後及福利轉移後的堅尼系數仍高企0.473,兩者創45年來新高,突顯社會資源分配不均和貧富懸殊的不公義。他建議政府從三次收入分配入手,做好資源分配和再分配的工作。
要改善初次分配,須從四方面入手,包括:1. 發展多元經濟、擴產業、增就業,以提供高質量就業職位和創業機會,授人以漁,增加市民收入;2. 最低工資改為一年一檢,並改善金額調整機制;3. 勞動人口的提升技能,因應數碼化經濟的發展,增加相關產業升級轉型、再工業化和智慧城市的技能及知識的再培訓課程;及4. 取消政府外判制度,有長期服務需求的工作崗位,逐步改以公務員合約條款聘用,免除中間剝削。
要改善貧富懸殊,單靠第一次分配並不足夠,還必須改善第二次收入分配和鼓勵第三次收入分配。工聯會建議向高利潤企業徵收17.5%利得稅,由應評稅利潤高的企業作出更多承擔,以體現垂直公平原則;為做好退休保障,工聯會建議實行綜合退休保障方案,並改善強積金制度,設「通脹+1」保證回報,由政府為低薪僱員代供強積金等。至於第三次分配,由於屬於自願性質,當局應以措施鼓勵民間參與,例如調高認可慈善捐款免稅額百份比。
針對本港貧窮問題,陸頌雄指出當局必須在政務司司長辦公室下設立「減貧專員」及減貧辦,專職專責處理減貧工作,訂出減貧策略;同時參考過去規模,加大委員會扶貧力度,除了跟進之前所作的研究,亦應開展新聚焦專責研究,如少數族裔、「低收入、有物業」長者的貧窮狀況等。
陸認為當局須訂立清晰的減貧目標,例如法國稅前和福利轉移前0.516,計算稅後及福利轉移後下降至0.291,有顯著改善。香港也可參考,訂立政策介入後「除稅及福利轉移後堅尼系數」的削減指標,例如初步目標為削減0.15。
他亦建議集官、民、商、學的力量,開展研究「基本生活保障線」的訂定,作為新的貧窮線,量度基層的基本需要,與現有貧窮線作互為對照和補足,以設計更合適的扶貧措施。
鄧家彪指出,政府訂立減貧策略,必須以減少貧窮人口為目標。由於香港正邁向人口老化的社會階段,而長者貧窮情況嚴重,當局應制訂措施,讓長者脫貧,鄧提出興建「加大碼」房屋單位,讓家庭有條件跨代共居,減少一、二人長者貧窮戶的數目;並完善公共年金和逆按揭,保證跑嬴通脹的回報及設立可退回的機制,讓長者安心,老有所養。至於「初老者」,應推動企業給予工作機會,讓有意繼續工作初老長者保持收入,作為根本脫貧之道。
而扶貧減貧工作,必須整合社會福利署、學資處、在職辦、民政處、房屋署、教育局及勞工處服務,同時結合地區行政,從而更了解實際貧困情況,做到政策落地,減貧措施不離地。
黃國指出,工聯會七十多年來投身社會服務,從未間斷,積極參與第三次分配。在職業培訓、提升技能、中西醫療、本地、內地和長者等方面,工聯會均努力提供各類切合市民需要的服務。
最近,因得善長的資助,以及「工聯專科醫療中心」醫生團隊的支持,將會為經濟困難而需要進行全關節置換手術的病者提供資助。換膝關節手術是公立醫院輪候時間最長的手術之一,一般需要輪候5-7年,希望工聯會此項服務能夠協助有需要的長者,不用擔心經濟問題而延誤更換人工關節,讓他們能夠行得好、站得穩,享受退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