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經濟 促就業」工會代表座談會日前(10月4日)舉行,中聯辦副主任何靖,特區政府勞工及福利局副局長何啟明及勞工處處長孫玉菡,親臨基層工會會所,聽取工會代表和工友反映各行各業的困境和心聲訴求。何靖讚揚工聯會做到工友的「知心友」、「貼心人」,反映問題,也要為工友解決問題。會長吳秋北要求政府全面檢討不合時宜勞工政策,扭轉「重資本,輕勞工」;理事長黃國要求政府重視勞動付出和尊嚴,以工代賑,樂業、安居都急需應對。
座談會由中聯辦社工部副部長李運福主持。黃國簡介了本港近年整體就業情況和各行業面對的難題,他指出,現時就業形勢兩極分化、冰火兩重天,由於疫情衝擊時間長、面廣,工友除了面對失業、停工無收入,還有多勞少得的情況。住公屋者租金較低,相對較易捱;要租屋、租劏房者更難頂,所以房屋問題也是勞工問題,必須全力解決。現時工友們最迫切的訴求是儘快控制疫情、及早通關。事實上,工友並不希望靠政府救濟,而是希望有份工,政府應加大力度創造職位,期望特區施政能夠以人民為中心,創建人人有機會的社會,讓勞工基層都能靠雙手換取樂業安居。
座談會是在香港海員工會會所舉行,20名工會和工友代表輪流發表意見,表達多個行業勞工苦況和心聲訴求。工聯會副會長、職業訓練及就業促進委員會主任陳鄧源建議政府重組架構,應對和统籌人力資源和職業教育,做好「職學雙軌」;提供誘因吸引加入安老行業;提高再培訓津貼至9000元並放寬學歷限制至大學生等等。
很多年輕人雖然知道大灣區有發展機遇,卻不知如何入手。工聯會副理事長曾志文建議在本港高中丶大學初班加入大灣區課程丶講座,提供就業發展前景資訊;加快推進灣區職業培訓丶認證;建議內地考慮以購買服務形式,容許香港合法團體為內地港人、特定社群提供生活支援丶職業培訓等服務。
工聯會副理事長、權益委員會主任丘燿誠促請政府推出緊急失業/停工現金津貼,支援打工仔女;而破欠基金補償上限26年不變,要求提高上限和加快審批效率;敦促政府儘快落實撤銷強積金對沖,絕不能「走數」。
政府人員協會主席馬志成提出要完善公務員諮詢架構,以體現「愛國者治港」原則,他說,政府中央評議會應加入愛國工會,並設立一套愛國者考核機制及培訓教育。他又建議長俸制公務員的子女,升學津貼應涵蓋內地大學。
汽車交通運輸業總工會主席陳兆華提出,政府大力發展鐵路卻欠缺整體考量,容許「一鐵獨大」,扼殺其他交通工具的生存空間。他要求政府正視及解決商用車輛泊位不足的問題,減輕司機運作成本和減少違泊情況,並嚴厲打擊網約白牌車,保障的士司機營運收入。
汽車總工會巴土分會代表黎兆聰要求政府在批出專營巴士的專營權合約時,加入保障勞工條款,並關注企業或財團藉收購方式變相合併專營權,形成壟斷,加劇對員工的剝削。他提到,有巴士公司以「125時薪」方式聘請專營巴士車長,影響車長穩定性、分化車長級別及形成同工不同酬情況,促請正視。
香港鐵路工會聯合會主席林偉強表示,港鐵的站務及維修部門凍結人手超過兩年,人手短缺嚴重,卻以保就業為藉口連續兩年凍薪,重挫士氣,令人才持續流失。他促請港鐵在薪酬機制中加入年資因素吸引人才,並改變企業作風,認真聆聽工會和員工的意見。他又提到,電車作為重要的公共交通,政府應思考扶植電車現代化。
香港海員工會代表梁耀全說,港澳線客輪停航多時,員工大量被裁,在職船員人數由1200人減300人,持續放取無薪假,卻一直得不到任何支援,希望政府以援助旅遊業的做法,向每名港澳線客輪從業員提供約2.25萬元的援助金。另外,他期望政府有所規劃,結合大灣區發展,為業界開創新出路。
香港有超過2000名跨境貨車司機早已在內地置家,香港並無居所,但因防疫要求,「有家歸不得」已持續逾年。海港運輸業總工會代表曾憲杰期望中聯辦和政府有關部門與廣東省商討,在未實施整體通關前「先行先試」,讓這批跨境貨運司機能定期或不定期回家,與家人見面團聚。
香港航空業總工會副主席黎彩萍講述機場人員兩年多來的苦況,她說,大批工友被迫長放無薪假,收入銳減少30%至40%。而政府巨額注資國泰公司,機管局減免商戶租金,卻不對前線員工施援,不少熟練工友被迫離開機場。機場三跑快將落成,「十四五」規劃綱亦要提升香港的國際航空樞紐地位,面對機場從業員的嚴重流失、老化,政府必須有所作為。
香港機電業工程專業人員協會代表黃達善指出,公共事業外判工人常有「同工不同酬」情況,有部分更是以日薪計,歸屬感低,對社會易生不滿,而且業內凍薪普遍,嚴重打擊士氣。他促請政府對業界投入更多關心。
香港文職及專業人員總會副會長陳勇華要求政府重視工作零散化和網絡化問題,適當修改僱傭條例。他又提到,保險證券行業在疫情期間受到很大衝擊, 久未通關「開唔到單」,期望政府做好防疫,爭取儘快恢復通關,便利本港前線金融從業員。
疫情下很多工友站在疫情最前線卻「多勞少得」,例如保安員、清潔工,「自己顧自己」,只領取最低工資又未享合理待遇。服務業總工會代表陳旭華要求最低工資改為「一年一檢」,繼續向業界提供辛勞津貼,減少外判,並由政府帶頭完善標準合約條文。
髮型化妝整體形象設計師總會代表譚慧華示,疫情之下「沒有婚禮,沒有飲宴,沒有舞台表演」,令到髮型、化妝行業「零收入」,苦不堪言。她又反映自由工作者行業建議,包括制定一個最低強積金供款額,並要求傭主簽署工作完結證明;效法歐美國家,要求僱傭雙方簽訂合約,僱主在合約完結30天內付清薪金;任何僱用方如因自由工作者行使權利而作懲罰、威脅、列入黑名單或作出任何類型歧視,即屬違法。
香港百貨商業僱員總會會務總幹事林志忠說,零售業失業率高,疫情期間收入大減,消費券效用短,而且收入也無增加。工會期望能夠通關,否則商店難捱隨時再有結業潮。他指出,破欠基金補償上限過時,而申請時間太長,「差不多九個月才拿回錢」,甚至要控告公司破產才可呈請,促請法援配合。
飲食業職工總會代表招冠聰指出,雖然獲得政府「保就業」計劃資助,很多僱主依然減人手,要員工放無薪假或「預支假期」,極不合理。同時,因應人手減少,工友的工作量大增,勞損問題更嚴重。他又表示,中廚仍未如西廚「專業化」,期望政府多辦大灣區比賽,加快推動資歷互認,從而提升中廚地位。
香港房務從業員協會代表麥淑琼表示,現時酒店入住率有所提升,但由於很多酒店都「諗縮數」,執房員「辛苦咗,但人工冇加番」,很多員工覺得太辛苦辭職,人手愈減又愈辛苦,是惡性循環。她期望早日通關,能夠帶動酒店從業員待遇提升。
香港旅遊業僱員總會代表唐寧表示,「黑暴」加上疫情,旅遊業陷於癱瘓,很多從業員都被迫轉行,例如做保安員。他指出,現時最大問題是無法通關,行業復甦遙遙無期,從業員轉行可能造成人材流失。希望政府創造多些臨時職位,特別跟旅遊相關的,例如綠色旅遊大使,保留旅遊業人手,為將來復甦做準備。
製衣服飾從業員協會代表張家滿指出,由於駐港品牌遷移,整個製衣服飾行業正在萎縮,香港「國際服裝中心」地位難以保持。他建議,政府可以推動「攤檔經濟」、「市集經濟」,提供租金優惠,帶動升級轉型,並協助業界拓展內地14億人市場。
香港建造業總工會權益主任吳偉樑說,建造業從業員老化問題嚴重,政府有必要加強培訓,吸引年輕人入行。另外,雖然預期未來工程量增,但期望政府短期內推出一些推翻新工程,例如為獨居長者維修、換U型喉等,紓緩現時失業問題。他又說,由於致命意外較多,搭棚行業保費高昂,工友根本無法負責,建議成立關注小組推動下調保費,或由政府成立保險基金,協助業界購買可負擔的保險。
座談會內發言熱烈,吳秋北發言時先感謝特區政府、中聯辦對打工仔的關心,透過今次座談直接、全面地了解多個行業面對的問題,同時亦是整個社會的縮影。他指出,現時全社會都需要面對疫情常態化,可惜勞工政策未有跟上,「勞工不安,社會不寧」,政府有必要更全面了解打工仔情況。他表示,政府在勞工政策上「長期欠債太多」,希望政府日後扭轉「重資本,輕勞工」的態度,全面檢討勞工政策,推動特區用好中央惠港政策,更好地與內地發展接軌。
孫玉菡發言時明確取消強積金對沖是「事在必行」,也是自己必擔之責,承諾會儘快處理。至於破欠補償上限,「調整是必然的」。他提到,以往立法會制衡多,現在是新形勢,新開始,公務人員辦事要由「有困難」變為「怎樣辦」,未來有條件做得更好。
何啟明說,再培訓課程放寬學歷限制可以考慮,跨境司機「無家可歸」也應該多予協助。他提醒工友,即使恢復通關,各行業的復甦也可能有異,要有更好的準備迎接未知的挑戰。
何靖關心廣大勞工階層生活狀況,他發言時表示,過去兩年多,香港經歷「黑暴」和疫情衝擊,各行各業面對的挑戰和壓力甚大。中央制定香港國安法和完善選舉制度解決了「黑暴」問題和政治亂象,相信特區政府日後可以更集中精力解決經濟、民生問題。他指出,今次出席座談會深受啟發,期望日後有更多「坐低好好溝通」的機會。
何靖介紹國家「十四五」規劃、粵港澳大灣區帶來無限機遇,香港明天必將愈來愈好,香港市民一定能夠搭上國家發展的快車,共享祖國繁榮富強的偉大榮光。他勉勵工聯會繼續為勞工基層謀福祉、爭權益,做好打工仔的「知心人」、「貼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