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聯會主辦「香港危與機」論壇 探討當前香港經濟、勞工的困境與出路 (2005年10月9日) 工聯會今日舉辦「香港危與機」論壇,邀請學界、專家、非政府組織代表及立法會議員,探討香港經濟勞工的困境,促請特區政府正視本港正面對的危機。論壇亦就如何利用本港享有的條件,助香港及廣大勞工化危為機,彙集意見,敦促政府規劃施政藍圖時作出充份的考慮,讓香港及僱員們助港、自助。 論壇於下午二時至五時半假香港理工大學蔣震劇院舉行,出席講者包括香港城市大學公共及社會行政學系張炳良教授、香港浸會大學經濟系教授曾澍基教授、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系助理教授黃洪博士、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政策倡議及國際事務業務總監蔡海偉、香港樂施會總幹事莊陳有及工聯會副理事長、立法會議員陳婉嫻。 超過200名工會工作者、僱員及市民到場,座無虛席,現場討論氣氛及反應熱烈。 香港本地生產總值自2003年第三季起連續第8個季度上升,但低收入勞工數目卻不降反升。2004年月入不足5000元的低收入勞工高達37萬人,即每10名打工仔女便有一人屬低收入勞工。政府一直堅持「經濟好貧窮自然無」信念,將「大市場 小政府」及「自由市場 積極不干預」奉為治港施政的金科玉律,社會貧富兩極化愈來愈嚴重,廣大打工仔女無法享受經濟成果。 本會理事長黃國健致開幕辭時指出,近年香港經濟好轉,不過困擾僱員的問題卻愈來愈多,愈來愈難解決,並指出現時本港勞工正面對四大困局: 1. 就業困難:愈來愈多僱主傾向以短期合約、散工方式聘請員工,員工收入極低,根本不足以支持個人及家庭開支; 2. 愈來愈難找工:各界對邊緣勞工及失業者的支援不足,前者可能開工不足,後者因無法重投勞動市場而成為跌入綜援網的長期失業者; 3. 在職貧窮:即使獲得一份相對穩定的工作,卻無法改變工資持續下滑、削減工資福利及工作條件不斷轉差的事實。近年電盈內判工程費用下調,導致由前員工組成的龍頭公司僱員即將減薪5%至15%,便是一個典型例子: 4. 退休保障不足:強積金制度不足以支付退休後的生活,尤其是港人平均壽命進一步延長至80至84歲,相對本港退休年齡為60歲,單靠以往供款實不能支持退休後的生活。 黃國健指出,希望透過這個論壇,讓專家、學者、非政府組織代表及與會者集思廣益,啟發及向政府提出改善施政的建議,讓政府了解香港面對的困境及危機,為香港尋找新的出路。他形容「市場規律也會失調」,促請政府深思應否因勢對某些政策作出調整,令本港及市民受惠,助香港在職貧窮、開工不足及長期失業等各種正被剝削的勞工解窘。 |
||||||||||
講者一致認為,制訂最低工資及增加對在職貧窮及失業者的支援,是改善本港貧窮的基本步。 他們舉例海外80多個地區已制訂最低工資,證明保障工人待遇的同時,對社會及商界的影響不大,政府與僱主亦不應視最低工資為「洪水猛獸」。外國例子亦證明,制訂最低工資後就業人數增加,失業率亦下調。 他們亦認同由最低工資、失業援助及最低生活保障是全方位紓緩貧窮問題的措施,與本會提出由上述三個元素組成的三層就業社會保障網概念不謀而合。 |
||||||||||
|
||||||||||
陳婉嫻表示,由於沒有最低工資政策,香港僱員的工資低處未見低,香港結構產業出現問題,文職工作將進一步外流,本港經濟好轉的同時,正醞釀一股「就業危機」。她促請主張「強政勵治福為民開」的特首,應同時兼顧廣大勞工的福祉,讓打工仔女受惠,感受經濟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