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三月十日發表的政府財政預算案,工聯會副理事長、社會政策委員會主任陳婉嫻表示對預算案感到失望。陳婉嫻批評唐司長雖然沒有增加各類有關民生的政府改費,但並沒有把握本港近期經濟氣氛好轉及「內地與香港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的機遇,以改善本港結構性失業及縮窄貧富懸殊的困局而推出積極可行的方法。
少數人負大擔子還是多數人只有壞飯碗?
工聯會社會政策委員會批評,唐司長上任之初常常向公眾宣稱:在香港320萬就業人口中,只有120萬人交稅,而其中超過半數即70萬的納稅人所交的入息稅只佔整體的5%,令少數人背負著政府財政的大擔子。可是,唐司長或許有所不知:目前香港有一半的家庭實際上每月賺取收入少於15500元。這說明,香港的貧富懸殊非常嚴重,大多數打工仔的收入只能僅足糊口,所以交稅的責任自然落在少數有能力的僱員身上。
利得稅引入累進制以除赤
那麼政府應該從何入手解決財赤呢?去年財政預算案將法團業務利得稅調高1.5%至17.5%。雖可增加政府收入,但一致提升利得稅率,有違垂直公平的原則,對中小企也不公平。
工聯會社會政策委員會一直認為本港現在稅制忽視稅務公平,這正是造成財赤的主因,具體表現於稅制缺乏累進性,讓市民收入多時交稅增加、收入少時交稅少一些。稅制缺乏累進性導致香港貧富懸殊一直惡化,窮人數目不斷增加會造成愈來愈多人脫離稅網。相反,在累進稅率的原則下,經濟好景時,政府稅收會增加;經濟不景時,政府稅收雖然減少,但卻可以刺激經濟復甦,其目的是使社會總需求能保持在一較穩定的水平上。
目前,本港約四千家企業(8.8%)已賺取了本港絕大部份的利潤(85.4%)(見下表)。因此,工聯會社會政策委員會認為政府有責任調整稅率,引入累進稅制,讓這些大企業負上較大的社會責任。
2001-2002課稅年度應評稅利潤的公司數目及評稅總額
公司應評稅利潤(元) |
公司數目 |
所佔百份比 |
00-01年度評稅總額 (億元) |
所佔百份比 |
5,000,000以下 |
47,700 |
91.2% |
51 |
14.6% |
5,000,001至10,000,000 |
2,100 |
4.0% |
24 |
6.9% |
10,000,001或以上 |
2,500 |
4.8% |
275 |
78.5% |
總數 |
52,300 |
100% |
350 |
100% |
資料來源:政府統計處
財政預算非一年之計,需有長遠打算
工聯會社會政策委員會認為財政預算的制訂,不應只是一年之計,而是要為香港長遠發展作打算。此外,當前香港面對最嚴峻的結構性失業問題,特區政府應該拿出解決失業的誠意,以就業優先作為施政和理財指標。事實上,多年來工聯會就一直建議政府訂定工業政策、發展環保工業,透過種種招商引資的手段以創造就業,特別是政府應把握當前機遇,解決本港失業問題。
3月10日工聯會社委成員在立法會門外請願,表達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