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前言
自一九九五年七月一日開始,持單程證從內地來港的人數每日維持在一百五十名,即是,每年共約五萬五千人在香港展開他們人生中的新一頁。然而中港兩地社會發展階段和社會制度不同,新來港人士往往面對許多適應上的困難,包括語言、社交、生活習慣、就業、家庭關係、住屋等。根據民政事務總署及入境事務處進行的內地新來港人士的統計調查(二零零三年第四季),逾七成新來港人士表示適應有困難,同時間,逾七成半表示需要接受支援服務,而該調查顯示新來港人士的家庭月入中位數為 $6,600,明顯低於香港整體的中位數。由此可見,新來港人士的適應問題極需香港社會的關注。
近年香港經濟不景,失業情況嚴重,再加上特區政府收緊福利開支。故此,即使現時已有許多社會服務團體提供多元化的支援服務予新來港人士,但新來港人士的生活適應困難並不會輕易得到舒解;更嚴重的是,這會使他們難以融入香港社會和獲得工作。長此下去,必會引發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因此,中港兩地政府應該積極檢討新來港人士的來港適應問題及相關政策。
本委員會建議新來港人士的內地戶籍應該得予保留一段時期,作為適應香港生活的緩衝,並為難以適應本地生活的新來港人士提供一條「回頭路」。本委員會進行是次調查,正是為了了解新來港人士來港後的生活適應困難、就業情況和對保留戶籍的建議的立場,從而理解這個建議政策對他們的幫助。
二. 研究目的及方法
1. 研究目的
了解新來港人士來港的目的及家庭狀況
了解新來港人士在香港面對的困難及所需要的協助
探討新來港人士是否適應香港生活
探討新來港人士是否需要保留內地戶籍
2. 研究方法
是次問卷調查於二○○四年四月七至十一日,在天水圍、屯門、港島東、黃大仙、東涌、荃灣、土瓜灣及深水埗共八個地區進行,藉以了解新來港人士的生活狀況。是次調查以電話訪問及面對面的形式進行,訪問對象是來港不超過七年的新來港人士,共成功訪問了268人,而當中有52.9%為來港不足三年的人士,而來港三年至七年的為47.1%。
三. 受訪者背景資料
1. 年齡
是次接受訪問的268位新來港人士中,年齡分佈如下:18-29歲的佔10.9%;30-39歲的為43.8%;40-49歲的有32.6%;50-59歲的有6%;60歲或以上的有6.4%,餘下的0.4%則為拒絕透露。
2. 教育程度
據訪問資料顯示,在268位新來港人士中,以中學程度的佔大多數,達到51.3%;其次,小學程度佔36%;專科文憑及本科或以上程度的分別為5.4%及1.5%,從未接受教育的有3.4%,其餘的2.3%「拒絕透露」。
3. 個人收入
在268位新來港人士的家庭中,沒有入息的為16.9%,家庭每月收入為$3,000或以下的有6.3%;$3,001-$6,000的為17.3%;$6,001-$9,000的有25.6%;$9,001-$12,000的佔19.3%;$12,000以上的有6.3%。而拒絕透露的比例是8.3%。
4. 受訪家庭成員人數
就調查數據所見,受訪者家庭成員的總人數主要為4名,佔35 %,其餘依次為21.3%的5名;20.3%的3名;13.3%的2名。另外,家庭人口達6名或以上的有8%;而只有受訪者1人的則有1.9%。由此可見,新來港人士的家庭結構多以核心家庭為主,與現時香港特區整體社會的大趨勢並無顯著分野。
5. 新來港人士家庭在學子女的數目
調查顯示,在受訪新來港人士的家庭中,有1名在學子女所佔的比率為40.3%;2名的有35.3%;3名的為20.8%;而4 名或以上的有3.6%。如是,新來港人士家庭所面對子女教育的壓力實在非常普遍。
6. 新來港人士籍貫
在受訪新來港人士中,他們絕大多數來自廣東省,佔總數的89.5%; 9.7%的來自福建省;來自中國其他省市的則共有0.8%。
四. 調查結果
1. 受訪者來港的原因
調查數據顯示,新來港人士來港定居的最主要原因是「家庭團聚」,佔總數的78.3%;其次是「照顧親人」,佔17.2%。其他原因還包括「升學/讀書」的1.9%;「做生意/工作」的0.4%。另外,回答「其他」的則有1.5%;表示「無意見/拒絕透露」的有0.7%。由此可見,「家庭團聚」確如我們既往所認知般為內地居民申請來港定居的主要原因。
2. 新來港人士在日常生活中所面對的最大困難
在三項新來港人士所面對困難的主要選項之中,選擇「找尋工作」的為最高,佔總數的44.6%,其次為「居住環境」,佔36.2%。其他所面對的困難依次為「子女教育」(26.6%);「生活習慣」(23.9%);「語言溝通」(23.5%)、「婆媳關係」(14.6%);「與配偶相處」(10.1%),而「結交朋友」則為8.6%;此外,回答「其他」的亦有5.3%。由此可見,新來港人士亦如香港特區的基層市民一樣,面對著沉重的「搵工」及「生計」壓力。
3. 新來港人士尋求協助的主要途徑
在面對在港生活的困難時(可選多項),受訪者多傾向尋求「親戚及朋友」的協助,佔尋求協助百份比的24%;其次,13.4%及10.1%表示會向「社會福利署」或「志願團體」尋求協助。另外,有5.6%的受訪者懂得要求「立法會/區議會議員」的協助。至於,回答「唔識搵」及「無諗過搵」的則分別為26.5%及27.6%;選擇「其他」的則有0.7%。由此反映,新來港人士多不懂得向有關政府部門及社區服務機構尋求協助,如是,這種傾向與親戚朋友尋求解決方法的現實,亦間接對他們融入香港社會構成障礙。
4. 新來港人士的工作情況
就調查所見,擁有「全職」及「兼職」工作的新來港人士分別佔14.7%和13.1%。此外,表示「失業」的有22.2%:「就學」和「照料家庭者」為3.6%和39.3%;「退休」的則有6.3%,而表示「拒絕透露」的有0.8%。另外,我們亦對新來港人士的「搵工和失業情況」進行調查,當中,表示搵工時間「唔超過三個月」的有34.3%;「三個月至半年」的有23.2%;其餘「七個月至不足一年」和「一年至不足兩年」的分別佔16.2%和15.2%;而「兩年或以上」的亦有11.1%。由此顯示,新來港人士在港找尋工作時所面對的困難,與香港特區市民所面對相類似。
5. 新來港人士的生活適應問題
綜觀在所有268位受訪的新來港人士中,有18%的受訪者認為唔適應及非常唔適應香港的生活,而一半一半的為31.5%,而適應及非常適應的為46.4%。然而,若以來港年期作計算,來港三年或以下的新來港人士則有26.5%的受訪者非常唔適應及唔適應香港的生活,遠較來港三至七年的人士的只有9.8%的比率為高。由此引證,新來港人士來港初期面對較大的適應問題及困難,我們必須針對此問題,為來港不足三年的新來港人士提供服務,協助他們面對來港初期的適應及困難。
表一:來港年期與是否適應香港生活的關係
|
所有受訪者 |
三年或以下 |
三年以上至七年 |
非常唔適應/ 唔適應 |
18% |
26.5% |
9.8% |
一半一半 |
31.5% |
34.6% |
27% |
非常適應/ 適應 |
46.4% |
36.8% |
59% |
無意見 |
4.1% |
2.2% |
4.1% |
總數 |
100% |
100% |
100% |
6. 來自非操廣東語系地區的人士面對較大的適應困難
在所有新來港人士中,以來自非廣東語系地區面對較大的適應問題,有22.2%來自廣東省非廣東語系地區的受訪者表示非常唔適應及唔適應香港的生活,而來自福建省的更有32%非常唔適應及唔適應香港的生活。為此,協助新來港人士突破語言的障礙,將可提高他們面對的生活適應困難。然而,對一個長期不是以廣東話作為母語的新來港人士而言,要學習廣東話誠非易事。
表二:來港年期與是否適應香港生活的關係
|
廣東省內非操廣東語系地區 |
廣東省內廣東語系地區 |
福建省 |
非常唔適應/ 唔適應 |
22.2% |
16.2% |
32% |
一半一半 |
27.8% |
33% |
28% |
非常適應/ 適應 |
47.2% |
47.6% |
32% |
無意見 |
2.8% |
3.1% |
8% |
總數 |
100% |
100% |
100% |
7. 有六成八的新來港人士同意保留戶籍
目前,內地人的福利制度與他們的戶籍掛(9075),當內地人取得單程證來香港以後,他們內地戶籍便予以取消。為此,有報導指不少新來港人士縱然不適應香港的生活,但他們礙於內地戶籍已經被取消,令他們不能返回內地居住。
為此,大部份的受訪者均贊成保留內地戶籍。在268名受訪的新來港人士之中,有68%的受訪者認為應該保留戶籍一段時間,以適應香港的生活,持反對意見的只有9.4%,一半一半的為10.2%。而在所有不反對保留內地戶籍的新來港人士中,有31.8%認為應保留內地戶籍一年,而有20.9%認為應保留內地戶籍兩年,而有47.4%認為應保留內地戶籍三年。
五. 建議
1. 保留新來港人士內地戶籍三年
兩地政府應該研究保留新來港人士的內地戶籍三年,為他們在香港的生活提供一條「回頭路」。因為新來港人士面對不少生活適應上的困難,是他們來港定居前所未能意識或預備,而他們獲通知來港的日期與到港日期皆十分短促,要他們 (尤其是年紀較長、來自都市化愈淺的地區) 短期內克服因語言、生活環境、生活習慣、社會制度的差異所引起的適應困難,是絕不容易。而現行政策是會取消新來港人士的內地戶籍,即是,戶籍所附帶的內地教育、住屋、就業等社會保障亦會同時消失,這樣無疑是不鼓勵難以融入本地生活的新來港人士返回內地生活,令他們無後路可退。若然能保留他們的內地戶籍三年,不單可提供多一條後路予難以適應本地社會的新來港人士,亦同時舒緩因他們未能適應本地生活所生的社會問題和支援服務需求的壓力。
2. 加強支援服務
政府及社會服務團體應該加強支援服務,為新移民提供更全面的支援網絡。普遍新來港人士的家庭經濟環境並不富裕,如同本地的基層家庭一樣,面對著沉重的生計問題,基於他們的社交網絡狹窄,缺乏親友的扶持,而他們亦未必懂得或者意識尋求社會的協助,令他們的生活及生計比本地的基層更困難。因此,政府及社會服務團體應該加強服務,如協助找尋工作、職業技能培訓、申請租住公屋、入學協助、語言適應、醫療託管、家庭輔導服務等,尤其是新來港人士的集中地,如觀塘、天水圍、深水埗及東涌等地區,令他們可以克服適應困難,獲得基本而合理的生活條件。
3. 檢討特區政府現行的福利政策
本地的社會保障及公屋租住的申請條件為本港永久居民,即是,新來港人士需要連續住滿七年才可以申請,然而這種申請限制無疑是忽視新來港人士的實際生活困難,特區政府應該檢討現行政策。前述普遍新來港人士的生活條件是比較惡劣,若然政府對他們的需要袖手旁觀,則令他們難以跳出貧困的狀況,並會釀成潛在的社會問題。特區政府應設立酌情及上訴機制,避免以「一刀切」的思維排拒所有新來港人士的申請資格。
4. 推行社區教育,促進新來港人士融入社會
政府應推行社區教育,及與社區團體合作,宣揚新來港人士與本地居民共建和諧社區的理念,並提供機會予新來港人士與本地人士互相溝通,促進彼此了解,拉窄文化差距。同時,亦可以聯繫居港年期較長的新來港人士,作為初抵港的新來港人士的個人輔導,協助他們建立社區網絡,以及融入香港生活。
六. 總結
從本調查可見,新來港人士大致上在香港的生活都遇到不同方面的困難,並表示歡迎保留內地戶籍的建議。因此,本委員會將會積極向中央政府及特區政府商討保留三年戶籍建議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