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施政報告諮詢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提10項扶貧措施
(2004年11月10日)
行政長官董建華開始就制訂明年施政報告諮詢立法會議員,本會三名議員陳婉嫻、王國興及鄺志堅於11月10日獲首先接見。三名議員重申政府必須推行工聯會倡議「就業優先的經濟策略」,才能解決結構性失業的問題。以下為議員向特首提交10項建議:
一、以工代賑 改善失業
截至2004年8月,因失業原因領取綜援的個案數目有47,409,。綜援制度中的自力更生計劃,在市場欠缺適合的職位空缺的大前題下,功效也有限。當局應採取以工代賑的方法,創造就業機會,增加市場對勞動力的需求。政府推出的臨時職位,若有實質的工作需要,應該改為長期職位。
二、把握CEPA 振興工業 創造就業
政府應該抓緊機會,就土地、科研、聘用本地工人等項目訂定稅務優惠政策,提供一條龍的服務,鼓勵有優勢的本地工業發展。嚴厲打擊潛水貨,確保有關工序在香港生產,保障本地工人的就業機會。
三、訂定最低工資 解決在職貧窮
檢討現時政府外判服務承辦商的工人工資,必須不低於政府統計處最新發表的《工資及薪金總額按季統計報告》內相關行業、職業的每月平均薪金的規定,因為現時該等行業的薪金低於綜援金。另方面,行政長官應責成部門,立即審視承辦商有否違反工資規定,取締違反規定的承辦商的合約並應將有關規定擴展至公共機構,以免造成雙重標準。
此外,鑒於基層勞工的工資低至不足糊口,政府應督促勞工顧問委員會盡快研究並推行最低工資制度,訂出推行時間表,並在個別低薪行業或崗位應獲優先處理。早日解決在職貧窮的現象。
四、合理工時
規定最高工作時數及合理作息時間,以確保僱員享有充足的休息時間及餘暇進修機會。
五、推動本土文化經濟 創造就業
香港各區都有獨特風光文化,若加以發展,均可孕育引人入勝的觀光點,只要稍加規劃、便可發展多姿多彩的旅遊事業,可帶動就業,例如導遊、司機和小本經濟活動等。
六、推出工程 增加建築業職位
建造業失業率高達16.3%,除了因為私人樓宇建築量減少之外,與房屋委員會停建公屋也有莫大關係。政府應盡快推出兩個前市政局160多項工程,以紓緩建造業的失業情況。
七、檢討綜援制度 設再就業支援計劃
現有綜援制度調整並不靈活,政府應全面檢討現有綜援制度,制定靈活,緊貼經濟和領取人實質需要的調整制度。此外,同時應另設再就業支援計劃協助失業人士。
八、縮減貧富差距
根據政府統計顯示,本港家庭入息中位數不斷下調,低收入綜援數目亦持續增加,表示本港的貧富懸殊情況日趨嚴重。政府應訂定貧窮線,讓社會認清貧窮人士的數目,營造社會對協助貧窮人士的共識。同時應設立由政府、民間團體和學術多方面組成扶貧委員會,以制訂扶貧和滅貧的政策。
九、綜合退休保障
本港雖然設有強制性公積金制度,然而,部份如家庭傭工及小販及因強積金實施而被迫成為自僱人士的自營作業者並未得到強積金的保障,法例理應修改將他們納入保障。再加上部份打工仔女收入低微,所供款項不足養老。工聯會建議設立綜合退休保障計劃,由政府、僱主、僱員三方供款,以補充現有制度的不足。
十、設立中央僱員補償
一些高危行業和自營作業者,因為保險費高昂和僱主沒有購買保險,未能受到僱傭補償制度的保障,政府應盡快研究設立中央補償基金,涵蓋所有工作人口,不論是僱員、自營作業者若在工作時間遇意外,均可得到應有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