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聯會社會事務委員會(社委)自今年1月推出「兩菜一湯指數」,以監察市民在高通脹下生活質素的變化。第4季調查顯示,食材價格持續上升,平均價格由1月78.4元上升至12月89元,升幅達13.7%。市民仍要受通脹之苦,連冬至過節亦甚艱難。
調查反映,南區香港仔是全港最貴街市,要93.5元才可買齊七種食材;深水土步北河街街市及黃大仙牛池灣街市物價則全港最平,只需84元。社委委員何毅淦(右一)指出,食材當中,肉類價格升幅最大,其中鯇魚升30.9%。
社委副主任麥美娟(右二)指出:「18區當中,有14區錄得超過10%升幅,東區渣華道街市的物價升幅更達21.5%;值得注意的是,物價向來最低的深水(96f5)北河街街市,菜價12月數字與年初比較,急升20.9%,升幅排名全港第二。通脹勢頭難擋,即使過往物價較低的地區亦不能倖免。
社委委員鄧卓謙(左二)表示,不少街坊為求節省,不辭勞苦走到鄰區買菜,弄得腰酸背痛。市民劉先生表示:「中國人傳統認為『冬大過年』,但現時外圍環境欠佳,加上通脹肆虐,平日買菜都會精打細算;過時過節,飯菜一定會較好,但食材太貴,今年的菜式應該會較往年差一點。」
調查亦顯示,今年1月,「兩菜一湯」價格最高及最低分別為89元及69.5元,相差28.1%;但兩者12月的差距急劇縮減至11.3%。麥美娟認為,全港物價差距收窄,跨區購物的民間智慧成效不及過往顯著;加上交通費不斷上升,建議政府盡快於新市鎮興建食環街市、引入競爭,同時應增加本港的食材供應來源,以紓緩基層市民的生活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