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機場地勤服務職工會(工會)及工聯會職業安全健康委員會(委員會)今日公佈問卷調查結果,超過95%受訪者因工引致肌肉骨骼勞損,最嚴重者更出現11種痛症之多,需休假數年。然而,現時法定職業病的定義過於狹窄,航機裝卸員因工勞損並不包括在內,不會得到任何法定賠償。
工會在本年1月及2月期間進行了一項「香港國際機場航機裝卸員 — 職安健問卷調查2010」,成功訪問了349位現職於本港3間主要地勤服務公司的航機裝卸員,包括香港機場地勤服務有限公司
(HAS)、怡中機場地勤服務有限公司(JATS)、SATS HK Limited (SATS)。受訪者來自多個不同職位,主要為流動裝卸車操作員(18.3%)、油渣車小型拖頭司機(17.8%)、航機裝卸搬運員(11.7%)等。
95%僱員航機裝卸員曾因工作引致勞損
機場航機裝卸員是一種體力勞動相當高的工作,經常需要用人力推動淨重約70公至1,000公斤的裝載器∕貨板,以及提舉60至90公斤以上的行李或貨物。調查發現,有333名受訪者(即95.4%)表示在入職後出現各種肌肉骨骼不適或勞損的情況,最嚴重者更表示出現11種痛症之多,而出現不適的身體部位主要包括:肩膊(67%)、腰背(66.8%%)及膝蓋(55.6%),腰椎(54.2%)及頸椎(51.6%)亦是出現痛症的部位。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勞損統統不是法定職業病,工人須興訟向僱主索償,或自行購買藥物或向醫生求診,自己承擔醫藥費。
本港現時的法定職業病只有52種,定義過於狹窄及過時,存在漏洞,根本不能涵蓋所有行業,保障身體勞損的僱員。
未有積極改善工作環境 無法減低員工過勞
工會曾於2008年就航機裝卸員的職安健問題進行了一項大型的問卷調查,並出版了《香港國際機場航機裝卸員—職業健康安全調查研究報告》。工會將報告送交了機場管理局、勞工處等多個政府部門,以及多間地勤服務公司,要求有關方面作出適當的預防措施,避免工人過勞或受傷。
但有關方面對報告的反應冷淡,工作環境(包括: 人手、工作程序、輔助設備)未有具體改善。雖然公司曾向員工提供體力處理操作培訓,提及要「腰挺直、大腿發力、負荷物靠近身體」等大原則,但都只是紙上談兵,不切實際。
事實上,航機貨艙的工作環境相當惡劣,如波音737、757等型號的窄體飛機,散貨艙的高度只有約122厘米,航機裝卸員只可蹲著或跪下,用上半身發力搬運貨物,難以挺直腰部及用大腿發力。加上貨艙的工作空間相當狹窄,工人難有足夠空間工作,搬運貨物時需重覆扭動身體,或用力推動貨物,增加腰背、手肘及膝部的肌肉骨骼勞損的機會。
工作量、勞動強度增加 人手未相應增加
自1996年以來,香港國際機場一直是全球最繁忙的國際空貨運中心,貨運處理量由1996年的156萬公噸增加至2007年的374萬公噸,而且一直保持著上升趨勢。但是,航機裝卸員的人數由1996年約1,200人,增至2006年約1,800人。過往10年貨運量的增幅超過一倍,而航機裝卸員的人手增幅卻只有5成,這意味著每名航機裝卸員的平均工作量大大增加。
是次調查結果顯示,本港航機裝卸員在工作強度大的情況下,他們的健康已嚴重受損。雖然這些慢性的勞損並非致命,但很容易被忽視,而且影響深遠。因此,工聯會及工會提出以下建議:
- 建議政府修例,為法定職業病提供較廣泛的定義,並將工人普遍性勞損及肌骨骼疾病等列入法定職業病;
- 資方必須正視員工的職業健康,做好體力處理操作評估及培訓工作,並提供合適的輔助工具,避免工人過勞或受傷;
- 增聘人手,安排足夠的休息時間,以暫時紓緩過大的工作量;
- 勞工處必須切實履行監察角色,多進行突擊性巡查,詳細了解工人的工作情況及面對的危害。同時,應嚴厲檢控違反職安健條例的僱主。
香港機場地勤服務職工會 香港民用航空事業職工總會 電話:2321 2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