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口密集,即使是上世紀60年代,人口亦有300多萬人,要滿足糧食需求非常困難。1962年,內地為香港開通了「三趟快車」,讓鮮活貨品源源不絕供港。服務業總工會聯同五豐行前輩,為我們細述這條「供港生命線」如何保障港人「菜籃子」,協助港人解決食品問題,並助力香港騰飛。
原五豐行董事副總經理李樹仁憶述,在未有「三趟快車」之前,豬牛羊等鮮活商品由內地發貨點發出來,需要先駛經內地多站停靠,才能抵達香港卸貨,整個過程需時一週甚至更長,死亡、殘次率非常高,鮮活商品質素難有保證。
「以前我們謔稱一些供港豬隻叫『火箭豬』,因為豬太瘦,兩頭尖,看起來像火箭。可想而知,在『三趟快車』開通前,進口香港的鮮活商品,品質非常之差。」原五豐行董事副總經理兼五豐屠房總經理范國光表示,當時香港普羅大眾收入低微,生活艱難,食品價格穩定非常重要。內地為保證鮮活商品「優質、適量、均衡、應時」地供應香港,在時任總理周恩來親切關懷之下,原對外貿易部和原鐵道部共同開創編號為751、753和755的「三趟快車」,1962年起每天固定開行三趟,分別從上海、鄭州和武漢始發,專門將鮮活商品經深圳運到香港。
「三趟快車」從1962年開始至2010年結束,為港供應活豬活牛超過1億頭,家禽超過10億隻,另有難以計數的蔬菜、水果、蛋品等。香港生豬工會前主席鄞春龍和屠房退休職工文滿林指出,只要生豬來貨稍有不足,豬肉價便會飛漲,「三趟快車」確保了生豬供應穩定,市民毋須常常捱貴肉。曾任魚欄調度員的袁寶強說,「三趟快車」當年為港人帶來了很多「新奇」又優質的外省食品,例如大閘蟹。1972年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在美方謝宴上有「松鼠桂魚」這道菜,之後桂魚也透過「三趟快車」由外省運到香港,令香港市民能夠一嘗滋味。
雞鴨工會秘書李悅表示,「三趟快車」滿載祖國關懷,香港愛國工會當然全力以赴,雞鴨工會當時便成立了專收夜貨的組織,確保這份關懷送到港人餐桌之上。
范國光說:「『三趟快車』為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香港上世紀六十、七十年代的騰飛全無後顧之憂。」即使「三趟快車」現已駛進歷史,但祖國對香港始終如一的關懷,還有不斷進步的口岸貨運安排,將繼續成為香港發展的強大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