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探討長者對社區照顧安老服務的認識,工聯康齡長者服務社主席潘佩璆醫生及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陸頌雄在4月16日召開記者會,公佈一項由工聯康齡長者服務社聯同陸頌雄立法會議員辦事處進行調查的「香港居家安老政策及智能家居應用研究報告」結果。是項調查是首次以長者對採用居家安老同時應用智能家居的接受程度為研究方向的,並於2018年12月至2019年2月進行,透過康齡長者服務社及若干地區的服務單位,接觸年滿60歲並居於社區的長者,成功收回566份問卷。
立法會議員陸頌雄表示有關研究透過收集本港長者的意見,從兩方面進行資料分析,包括:(1)長者對現有安老服務的看法 (2)長者對樂齡科技和智能家居的認識和接受程度。研究發現逾八成受訪者(83%)傾向支持社區照顧服務,數字遠高於院舍照顧服務。雖然如此,受訪者對於社區照顧服務滿意度,平均值只有5.8分,可見大部分長者認為社區照顧服務仍有許多值得改善之處。就社區照顧服務的不足而言,超過三成(33%)受訪者認為長者日間護理中心名額是當前最需要改善的一項。其次,18%的受訪者表示最急需改善的是長者家居硬件設備支援;另外,16%受訪者認為地區中心數量是現時最急需改善的一項,餘下分別有13%、11%和9%的受訪者分別表示社區照顧服務名額、社區照顧服務內容和無障礙社區為現時政府最急需改善的一項社區照顧支援服務。
對於長者對樂齡科技和智能家居的認識及接受程度,潘佩璆醫生指出研究顯示六成五受訪者不知道現有的智能家居設備,反映政府在樂齡科技和智能家居的推廣及宣傳不足。儘管受訪者對於智能家居科技並不熟悉,但仍保持開放的態度。研究反映逾七成(72%)受訪者表示非常同意或同意智能家居科技有助改善長者的生活質素。此外,近七成(69%)受訪者表示非常願意或願意在其家中使用智能家居設備,只有不足一成受訪者(8%)對此表示非常不願意或不願意;換言之,若有切合長者需要的樂齡科技產品他們也樂於使用。有見及此,政府應加強推廣創新科技的應用以輔助長者改善家居環境的安全及舒適度,達至居家安老。
為改善本港的安老政策及社區照顧服務質素,我們建議政府從以下四點著手,包括:
1. 增加社區照顧服務的資源投放
2. 加強推廣創新科技的應用
3. 增加護老者支援
4. 加強宣傳社區照顧服務
增加社區照顧服務的資源投放
儘管勞福局推行「私人土地作福利用途特別計劃」,期望透過計劃吸引個人捐出土地作社會服務發展,但因為本港改變土地用途需要過程繁複,計劃效果並不能預期可以大量緩解安老服務所需。根據政府統計處的數字推算,本港的長者人口比例將由2016年的15.9%上升至2036年的31.1%,在2066年會再進一步升至36.6%,預期屆時社區照顧服務的需求將會激增,因此政府需要增加在社區照顧支援服務的資源投放以應對人口老化所增加的安老服務需求。
除了財政資源,土地資源也是政府需要重點投放的一環。由於本港的土地供應有限,從覓地到興建,直至落成社區照顧服務支援中心需要花若干年的時間,短期而言無法應對現時的輪候人數。因此,本文建議政府透過財政司司長在最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中提出撥款200億元所購置的60個物業,當中部份用作長者地區中心或日間護理中心。我們建議政府透過購置現有物業作為社區照顧服務支援中心。短期而言,政府可因應長者人口分佈而進行選購以紓緩長者地區中心以及日間護理中心在部份地區嚴重不足的問題。長期而言,政府可節省覓地和興建中心的時間,盡快提供更多社區照顧服務名額以應付在未來倍增需求。
加強推廣創新科技的應用
上文提及居家安老強調長者居於一個安全和舒適的家居環境,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身體機能的衰退,他們對於家居環境的需求因而有所改變 。因此,我們建議政府加強推廣創新科技的應用,善用智能家居設備協助長者達到居家安老。
政府近年積極鼓勵社福機構利用樂齡科技產品提升安老服務質素,包括:注資10億元到樂齡及康復創科應用基金,以及財政司司長在最新一份的財政預算案中提出透過獎券基金撥款約二億元的先導計劃。然而,現時政府缺乏提供支援讓長者個人購置家用的創新科技產品。由於樂齡科技在港發展尚未成熟,大部份產品仍未能大規模地銷售給個人用戶,只有安老院舍或社福機構方能負擔購買開支,因此政府應透過創新及科技基金加強在創科產業的投資,推動大學和不同機構進行樂齡科技產品的研發。與此同時,政府應加強宣傳智能家居科技產品在安老服務的應用,並考慮向合資格並有意購置創新科技產品的長者提供資助以協助他們購買一些能夠改善生活質素的產品。
例如,參考香港房屋協會推行的「樂得耆所」計劃,可有效減低長者入住安老院舍的意欲、以及減少長者在家受傷的機會。我們認為政府應參考同類型的計劃,為現正居於公共屋邨的合資格長者提供類似的家居改裝服務,以協助他們適應因為老化而產生對於家居環境轉變的需求。
增加對護老者的支援
近年社會不時發生倫常慘案,其中多宗懷疑是由於「照顧者」壓力過大所致。我們建議政府在制訂安老政策時應正視護老者所面對的壓力並提供適切的支援。根據政府統計處發表的《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主題性報告:長者》,數據顯示本港在2016年有近30萬名長者只有與配偶同住,亦即俗稱的「雙老家庭」 。此外曾有相關調查指出護老者年齡為75歲以上,當中過半有抑鬱徵狀,其中四分一人同時面對沉重照顧壓力 。至於受訪者的服務需求,結果顯示超過五成受訪者表示需要經濟方面的援助。上述數字反映近年「以老護老」的情況越趨普遍,護老者不但面對沉重的經濟和心理壓力,大眾往往也忽略照顧者同樣是需要被照顧的長者。
就紓緩照顧者的經濟壓力,現時社會福利署透過關愛基金推行「為低收入家庭護老者提供生活津貼試驗計劃」,向合資格的護老者發放每月2,400元的津貼以補貼其生活開支。然而,計劃一直被批評申請門檻太高以及津貼太低等等。另外,在護老者的角度,照顧長者需要花大量時間和耐性,讓他們承受龐大的心理和財政壓力。所以,政府應檢討護老者支援不足的問題,增加護老者的支援並考慮優化相關的津貼計劃,例如:降低申請門檻或提高津貼金額等措施緩解護老者面對的經濟壓力。
加強宣傳社區照顧服務
社會福利署針對不同的長者需求提供各類型的社區照顧支援服務,例如:以地區為本的綜合家居照顧服務和改善家居及社區照顧服務,或中心為本的長者鄰舍中心和長者活動中心。由於各類型的服務名稱、性質類近,加上政府缺乏宣傳引致部份長者不了解各種支援服務的差別和詳細資訊,一旦有需要也無從尋求協助。為此,政府應加強在各區宣傳不同類型的照顧服務,例如:透過舉辦講座、展覽、座談會等主動接觸居於社區內的長者,介紹有關的服務讓他們在有需要時可尋求社會福利署的援助。
總括而言,本港的人口老化問題日趨嚴重,社會對社區照顧服務的需求將日漸增加。有見及此,本文建議政府盡快檢討現行的安老政策,包括:增加社區照顧服務的土地資源和資金投放,藉此減輕現時社區照顧服務的輪候時間和應對未來倍增的服務需求。此外,政府應加強推廣創新科技的應用以及在創新科技產業的投資,藉此推動本港在樂齡科技產品的研發和智能家居科技的應用。同時,政府應關注照顧者支援不足的問題,檢討優化護老者的津貼計劃以緩解他們的財政壓力。最後,政府應加強宣傳社區照顧服務的內容,讓長者有清晰的資訊以便有需要時可尋求有關部門及服務機構的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