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政策諮詢文件宣稱香港「勞工短缺」,建議輸入外勞。政府高官及商界齊聲呼籲勞工界要放下「反對輸入外勞」的即時反應,面對現實,認清香港「勞工短缺」的嚴重性。適逢財政司司長成立的「零售業人力發展專責小組」被委以重任,需於本年12月提出解決零售業「勞工短缺」的建議。因此,工聯會職業訓練及促進就業委員會及香港百貨商業僱員總會決定借此機會,不提「反對輸入外勞」,與大家一起面對現實,認清探索零售業「勞工短缺」的真相。
零售業缺乏新人入行?
零售業難以聘請新人已是近年商界的口頭襌。然而,根據政府統計處資料顯示,在2002至2012年間,香港的勞動人口共有9%的升幅,同期間零售業的就業人口卻大幅攀升23%,由二十一萬人上升至二十六萬人。由此可見,零售業缺乏新人入行而導致「勞工短缺」之說根本不能成立。
年份 |
勞動人口 |
升幅 |
零售業人口 |
升幅 |
2012 |
3,835,100 |
9% |
260,246 |
23% |
2002 |
3,501,100 |
|
211,076 |
|
供不應求為何人工偏低?
或說儘管零售業人數急升是事實,但由於供應追不上需求,所以零售業「勞工短缺」之說仍然成立。可是根據簡單的供求定律,當市場缺乏一種商品時,其價格必然上升,故此人手不足工資勢必上升。然而零售業在香港一直屬於低薪行業。2012年零售業工資中位數僅超過一萬元(10300元),與香港整體工資中位數12800元相差20%共2500元。試問零售業若然真是「勞工短缺」,為何工資總是長期偏低?
|
2012年 |
零售業每月工資中位數 |
10,300元 |
全港整體每月工資中位數 |
12,800元 |
相差 |
2,500元(20%) |
輸入外勞後香港青年往何處就業?
退一步來說,假設零售業真是「勞工短缺」需要輸入外勞,那麼香港的年青人還可以在那裏就業?青年失業問題向來是社會大眾所關注的,近年商界一直高呼「勞工短缺」的三個行業:零售,建造與飲食業,零售業一直是青年人相對願意加入的行業。2012年零售業一共吸納了接近10萬名15至29歲的年青人,建造與飲食業則只能吸納約3萬8千及5萬人。一旦零售業也輸入外勞,香港還有那些行業可以吸納香港的青年勞動力呢?
年齡組別 |
零售業就業人數 |
建造業就業人數 |
飲食業就業人數 |
15-19 |
9,100 |
1,500 |
9,300 |
20-29 |
86,800 |
36,700 |
40,700 |
合計 |
95,900 |
38,200 |
50,000 |
由此可見,零售業所謂的「勞工短缺」,只是由於零售業工資長期偏低,加上工時長、假期少及無前景等業界陋習,導致零售業人才流失問題嚴重,而非真正的勞工短缺。事實上,勞工處早於十年前已經關注到零售業人才流失的問題,並破天荒在勞資雙方的共識下推出「零售業良好人事管理挽留人才的策略」。文件提及,「如何挽留優秀僱員」正正是零售機構近年重要的議題,只要僱主能夠重視改善零售業僱員的薪酬福利、改善工作環境、推出家庭友善措施及重視僱員的發展機會。零售業自然能夠成功挽留人手,減少人才流失。可惜的是,基於部份零售業僱主的短視心態,拒絕對零售業作出長遠承擔,才會導致今天零售業人才流失的問題日趨嚴重罷了。
工聯會職業訓練及促進就業委員會主任唐賡堯
香港百貨商業僱員總會理事長鄧祥勝
2013年11月7日
資料來源:政府統計處《香港統計月刊》及《綜合住戶統計調查按季統計報告》、2013年10月9日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郭偉強的立法會質詢第十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