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副主任,工聯會理事長,立法會議員黃國在報章撰文表示,中央惠港政策浪接浪,「電子臨時通行證」和「雙證關聯」新安排,是國家給予港澳台居民「同等待遇」的重要舉措,為港澳台居民在內地生活、就業、就學、安老等提供了更多便利,有利於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充分體現出國家對民眾的關愛關懷。證件新措亦展現了國家在電子政務上的優勢,通過科技賦能切實解決實事難事。隨著更多惠港政策的出台,港人必將在融入國家大局和大灣區發展中獲得更多機遇,享受更多發展紅利。
自3月20日起,港澳台居民如有忘帶、遺失、損毀來往內地(大陸)通行證(即回鄉證),可通過手機小程序即時申辦「電子臨時通行證」,繼續在內地使用民航、鐵路等服務,無須如以往到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機構開具紙質證明。另一項是「雙證關聯」,合資格居民自2018年9月起可申領居住證,享受3項權利、6項基本公共服務及9項便利,然而,在使用通行證或居住證辦理金融、互聯網等業務後,當再應用另一證件,因難以核驗兩證關係,時有障礙。新安排除容許居民主動申請關聯證明,亦容許機關或企業根據申請者需求,通過系統自動核驗雙證,有效破解互認問題。
新安排貼心又細心
黃國表示,不少內地港人及在港居民都讚賞新安排貼心又細心。事實上,港人北上愈見頻繁,2024年便達到8,200萬人次,而長居內地大灣區生活的港人亦多達50多萬人,遺失證件時有發生。過去一年,工聯會六個內地服務中心便收到170宗港人遺失回鄉證的查詢和求助,由於他們很多時連同錢包一起丟失,又因過了辦公時間而未能申請臨時通行證即日回港,很多時要滯留內地一天,導致諸多不便,內地中心亦曾借款予求助者解決住宿和繳交570元臨時通行證費用。出入境管理局已表示,將持續推動「電子臨通」在更多領域使用,殷盼日後能夠應用於出入境過關,進一步解決港人急難愁盼問題。
現時申請「電子臨通」需要輸入回鄉證號碼及證件有效期,並提供一個11位數內地手機電話號碼以收取驗證碼。因此,市民宜記好上述個人資料,手機拍照「留底」亦要注意不外洩。期望香港手機號碼日後亦獲得採納、可收取驗證碼等,消除最後一道障礙。
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是香港必由之路,隨著大灣區加速融合,黃國深信更多「同等待遇」惠港措施將持續出台。要深化落實各項措施,香港必須有改革精神,更積極主動對接國家的關懷。
去年全國兩會,黃國其中一項建議是推出《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永久居民身份證》(簡稱:中國香港特區身份證),予中國籍香港永久居民自願選擇申領,享受香港身份證、回鄉證和居住證「三證合一」的便利,達至「一證在手,全國通行」。
連同開首英文字,香港身份證和回鄉證及居住證三證編碼規則不同、功能各異,建議推出中國香港特區身份證,技術標準兼容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以18位數編制,中國籍香港永久居民持證,即擁有與內地居民同等待遇和便利。
增強對國家的認同感
黃國除了透過政協作出建議,更希望特區政府主動跟進,向中央爭取落實。現時的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基本上仍延續回歸前的設計,一直沒有加印「中華人民共和國」字樣,衍生出「只知香港身份,不知國民身份」的錯誤認知,問題必須得到重視。建議的證件樣式印有「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英文字樣,既凸顯香港特區是國家的一部分,亦保留香港永久居民獨特身份,體現「一國兩制」方針,讓港人在享受同等待遇和便利中培育國民意識,增強對國家的認同感、歸屬感和自豪感,有助愛國精神深入民心。
黃國說,「電子臨通」與「雙證關聯」等創新舉措,有效解決港澳台居民遇到的實際困難,進一步促進了融合與發展。未來,香港應以更積極主動的態度對接國家政策,亦要主動發揮優勢,按「八大中心」定位發展開創美好新局,為粵港澳大灣區融合、中國式現代化貢獻香港力量。
刊︰文匯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