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工联会理事长,立法会议员黄国在报章撰文表示,中央惠港政策浪接浪,「电子临时通行证」和「双证关联」新安排,是国家给予港澳台居民「同等待遇」的重要举措,为港澳台居民在内地生活、就业、就学、安老等提供了更多便利,有利于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充分体现出国家对民众的关爱关怀。证件新措亦展现了国家在电子政务上的优势,通过科技赋能切实解决实事难事。随着更多惠港政策的出台,港人必将在融入国家大局和大湾区发展中获得更多机遇,享受更多发展红利。
自3月20日起,港澳台居民如有忘带、遗失、损毁来往内地(大陆)通行证(即回乡证),可通过手机小程序即时申办「电子临时通行证」,继续在内地使用民航、铁路等服务,无须如以往到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机构开具纸质证明。另一项是「双证关联」,合资格居民自2018年9月起可申领居住证,享受3项权利、6项基本公共服务及9项便利,然而,在使用通行证或居住证办理金融、互联网等业务后,当再应用另一证件,因难以核验两证关系,时有障碍。新安排除容许居民主动申请关联证明,亦容许机关或企业根据申请者需求,通过系统自动核验双证,有效破解互认问题。
新安排贴心又细心
黄国表示,不少内地港人及在港居民都赞赏新安排贴心又细心。事实上,港人北上愈见频繁,2024年便达到8,200万人次,而长居内地大湾区生活的港人亦多达50多万人,遗失证件时有发生。过去一年,工联会六个内地服务中心便收到170宗港人遗失回乡证的查询和求助,由于他们很多时连同钱包一起丢失,又因过了办公时间而未能申请临时通行证即日回港,很多时要滞留内地一天,导致诸多不便,内地中心亦曾借款予求助者解决住宿和缴交570元临时通行证费用。出入境管理局已表示,将持续推动「电子临通」在更多领域使用,殷盼日后能够应用于出入境过关,进一步解决港人急难愁盼问题。
现时申请「电子临通」需要输入回乡证号码及证件有效期,并提供一个11位数内地手机电话号码以收取验证码。因此,市民宜记好上述个人资料,手机拍照「留底」亦要注意不外洩。期望香港手机号码日后亦获得採纳、可收取验证码等,消除最后一道障碍。
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是香港必由之路,随着大湾区加速融合,黄国深信更多「同等待遇」惠港措施将持续出台。要深化落实各项措施,香港必须有改革精神,更积极主动对接国家的关怀。
去年全国两会,黄国其中一项建议是推出《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別行政区永久居民身份证》(简称:中国香港特区身份证),予中国籍香港永久居民自愿选择申领,享受香港身份证、回乡证和居住证「三证合一」的便利,达至「一证在手,全国通行」。
连同开首英文字,香港身份证和回乡证及居住证三证编码规则不同、功能各异,建议推出中国香港特区身份证,技术标准兼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以18位数编制,中国籍香港永久居民持证,即拥有与内地居民同等待遇和便利。
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
黄国除了透过政协作出建议,更希望特区政府主动跟进,向中央争取落实。现时的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证,基本上仍延续回归前的设计,一直沒有加印「中华人民共和国」字样,衍生出「只知香港身份,不知国民身份」的错误认知,问题必须得到重视。建议的证件样式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英文字样,既凸显香港特区是国家的一部分,亦保留香港永久居民独特身份,体现「一国两制」方针,让港人在享受同等待遇和便利中培育国民意识,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有助爱国精神深入民心。
黄国说,「电子临通」与「双证关联」等创新举措,有效解决港澳台居民遇到的实际困难,进一步促进了融合与发展。未来,香港应以更积极主动的态度对接国家政策,亦要主动发挥优势,按「八大中心」定位发展开创美好新局,为粤港澳大湾区融合、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香港力量。
刊︰文匯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