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正值「十四五」規劃收官與「十五五」規劃布局的關鍵交匯點,今年全國兩會備受關注。國務院總理李強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指,2024年我國經濟保持「穩中有進」,實現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5.1%。2025年設定GDP增長5%左右的目標,強調「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着力將發展成果轉化為民生福祉。「兩高」報告又對平台經濟用工亂象明確以「用工事實」認定勞動關係,破解新業態勞動關係認定難題。全國兩會為國家未來發展謀篇布局,港區全國政協委員也應深入基層參與民生調研和弱勢群體幫扶,推動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聚焦大灣區機制對接,推動醫療、安老、職教等民生領域協同發展,利用香港內聯外通優勢深化國際合作,攜手各界凝聚共識和智慧,聚合力量以實際行動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做好人心工程,切實為市民謀幸福。
政府工作報告在涉港澳部分,新增「深化國際交往合作」這一新表述,顯示中央對香港鞏固國際化優勢的明確導向,體現中央對香港獨特地位的重視。這一表述亦傳遞出中央對香港進一步發揮國際橋樑作用的新期許,鼓勵香港不斷強化內聯外通優勢,深度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政府工作報告強調「就業是民生之本」,指出「要完善就業優先政策」以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當中,「加強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推進擴大職業傷害保障試點。切實保障勞動者薪金發放」等議題,為香港帶來啟示。香港需與國家協力應對挑戰,落實「多勞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創新者多得」。職業教育改革方面,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香港可藉此優化教育體系,加強課程與產業實踐對接,培育符合市場需求的人才。大灣區職業教育應協同發展,進一步推動大灣區產業升級轉型的人力培養。
「兩高」報告對勞動者保障內容亮眼,對於平台經濟用工亂象明確以「用工事實」認定勞動關係,破解新業態勞動關係認定難題。最高人民法院強調以「支配性勞動管理」作為判斷勞動關係的核心標準,並透過「線上隱形加班」補償等案例完善司法實踐,確立「實質性勞動付出」與「佔用休息時間」的裁量原則,五年累計處理42萬宗勞動糾紛。相比之下,香港外賣員等新業態勞動者仍被歸類為「自僱人士」,面臨演算法管控與權益缺失雙重困境。香港可借鑒內地司法經驗,加快勞動保障研究進程,發揮法制優勢構建特色保障機制。
一年來,全國政協黨組會議和主席會議、機關黨組會議和秘書長會議、各專門委員會分黨組會議和主任會議堅持和落實「第一議題」制度,傳達學習貫徹習近平主席最新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221次,舉辦各類協商議政活動85場次等。提案工作秉持「提案不在多而在精」原則,共收到提案6,019件,辦覆率達99.9%,向1,800多位委員寄發提案辦覆證書。全國政協委員履職成效突出,累計推進「服務為民」活動6,501項,惠及群眾超百萬人次,有效發揮提案集民意、助決策的積極作用。
作為港區全國政協委員,我們應發揮「雙重積極作用」,一方面深入基層參與民生調研和弱勢群體幫扶,推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建設大灣區的提案貼近實際需求;另一方面在港開展「進校園」行動,說好國家強國發展的新好故事,並運用抗日戰爭勝利、東江供水等豐富紅色資源,以及香港海員大罷工、省港大罷工和兩航起義等生動愛國工運故事,加強青少年認識國情、國民認同感。
出席全國兩會期間,筆者深刻感受到國家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心,科技創新與法制建設同步發力。習近平主席多次強調「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為大灣區法制協同發展提供指引。香港可發揮普通法體系及國際仲裁優勢,積極探索進一步放寬大灣區內地企業可選擇香港作為仲裁地和法例為合適適用法例。對於跨境金融糾紛,需完善處理機制並研究詐騙案件責任分擔規則,平衡受騙者與匯款者權益,工聯會近兩年接獲的200多宗匯款凍結案例凸顯解決此類問題的迫切性。同時建議加強企業合法權益保障,禁止非執行法院命令情況下動用警力介入經濟糾紛,引導透過法律途徑解決民商事爭議,以構建穩定法制化營商環境。
在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閉幕會上,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強調扎實做好「四個凝聚」工作,即凝聚人心、凝聚共識、凝聚智慧、凝聚力量。港區全國政協委員應主動參與實務工作,聚焦大灣區機制對接,推動醫療、安老、職教等民生領域協同發展,利用香港內聯外通優勢深化國際合作,攜手各界凝聚共識和智慧,集合力量以實際行動建設灣區,助力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做好人心工程,切實為市民謀幸福。
黃國
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副主任、工聯會理事長
(刊:文匯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