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正值「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规划布局的关键交匯点,今年全国两会备受关注。国务院总理李强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指,2024年我国经济保持「稳中有进」,实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5.1%。2025年设定GDP增长5%左右的目标,强调「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着力将发展成果转化为民生福祉。「两高」报告又对平台经济用工乱象明确以「用工事实」认定劳动关系,破解新业态劳动关系认定难题。全国两会为国家未来发展谋篇布局,港区全国政协委员也应深入基层参与民生调研和弱势群体帮扶,推动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聚焦大湾区机制对接,推动医疗、安老、职教等民生领域协同发展,利用香港内联外通优势深化国际合作,携手各界凝聚共识和智慧,聚合力量以实际行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做好人心工程,切实为市民谋幸福。
政府工作报告在涉港澳部分,新增「深化国际交往合作」这一新表述,显示中央对香港巩固国际化优势的明确导向,体现中央对香港独特地位的重视。这一表述亦传递出中央对香港进一步发挥国际桥樑作用的新期许,鼓励香港不断强化内联外通优势,深度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就业是民生之本」,指出「要完善就业优先政策」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当中,「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推进扩大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切实保障劳动者薪金发放」等议题,为香港带来启示。香港需与国家协力应对挑战,落实「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创新者多得」。职业教育改革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香港可藉此优化教育体系,加强课程与产业实践对接,培育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大湾区职业教育应协同发展,进一步推动大湾区产业升级转型的人力培养。
「两高」报告对劳动者保障内容亮眼,对于平台经济用工乱象明确以「用工事实」认定劳动关系,破解新业态劳动关系认定难题。最高人民法院强调以「支配性劳动管理」作为判断劳动关系的核心标准,并透过「缐上隐形加班」补偿等案例完善司法实践,确立「实质性劳动付出」与「佔用休息时间」的裁量原则,五年累计处理42万宗劳动纠纷。相比之下,香港外卖员等新业态劳动者仍被归类为「自僱人士」,面临演算法管控与权益缺失双重困境。香港可借鉴内地司法经验,加快劳动保障研究进程,发挥法制优势构建特色保障机制。
一年来,全国政协党组会议和主席会议、机关党组会议和秘书长会议、各专门委员会分党组会议和主任会议坚持和落实「第一议题」制度,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主席最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221次,举办各类协商议政活动85场次等。提案工作秉持「提案不在多而在精」原则,共收到提案6,019件,办覆率达99.9%,向1,800多位委员寄发提案办覆证书。全国政协委员履职成效突出,累计推进「服务为民」活动6,501项,惠及群众超百万人次,有效发挥提案集民意、助决策的积极作用。
作为港区全国政协委员,我们应发挥「双重积极作用」,一方面深入基层参与民生调研和弱势群体帮扶,推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建设大湾区的提案贴近实际需求;另一方面在港开展「进校园」行动,说好国家强国发展的新好故事,并运用抗日战争胜利、东江供水等丰富红色资源,以及香港海员大罢工、省港大罢工和两航起义等生动爱国工运故事,加强青少年认识国情、国民认同感。
出席全国两会期间,笔者深刻感受到国家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心,科技创新与法制建设同步发力。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为大湾区法制协同发展提供指引。香港可发挥普通法体系及国际仲裁优势,积极探索进一步放宽大湾区内地企业可选择香港作为仲裁地和法例为合适适用法例。对于跨境金融纠纷,需完善处理机制并研究诈骗案件责任分担规则,平衡受骗者与匯款者权益,工联会近两年接获的200多宗匯款冻结案例凸显解决此类问题的迫切性。同时建议加强企业合法权益保障,禁止非执行法院命令情况下动用警力介入经济纠纷,引导透过法律途径解决民商事争议,以构建稳定法制化营商环境。
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闭幕会上,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强调扎实做好「四个凝聚」工作,即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港区全国政协委员应主动参与实务工作,聚焦大湾区机制对接,推动医疗、安老、职教等民生领域协同发展,利用香港内联外通优势深化国际合作,携手各界凝聚共识和智慧,集合力量以实际行动建设湾区,助力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做好人心工程,切实为市民谋幸福。
黄国
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工联会理事长
(刊:文匯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