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圓滿結束。過去一年,成績來之不易。國際局勢複雜多變、內外壓力仍然艱巨,內地生產總值達到134.9萬億元人民幣,錄得5%增長,穩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過去一年,國家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步伐穩健有力,開放程度更高,在科技創新領域成果顯著,文化文明建設更增自信。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理論指引,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是國家能夠穩中有進、突破創新的先決條件和根本保障。
今年全國兩會,國家在港澳事務上堅持「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方針,政府工作報告強調了「維護憲法和基本法確定的特別行政區憲制秩序,落實『愛國者治港』、『愛國者治澳』原則」這一基本立場。在支持港澳發展經濟、改善民生、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之外,政府工作報告又提出了新的要求:「深化國際交往合作」。這一點既是發揮香港獨特優勢之必然,也點出香港應內聯外通、均衡發展的歷史責任。
擴大朋友圈 助力全面深化改革
「走出去」和「引進來」,不只是香港,也是國家治理發展規劃的一部分。2020年5月,中央首次提出「雙循環」概念,要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一點也是「十四五」規劃的關鍵詞。近幾年,美英為首的西方勢力對華打壓不斷升級,其政治目的早已暴露無遺。在此形勢下,香港不可能置身事外,必須在國際交往中擴大朋友圈、開闢新領域,助力國家進一步穩固國際地位並擴大影響力。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全國兩會期間發表重要講話,與香港息息相關,深刻體現了中央對香港的高度關切和戰略部署,對完善香港特區治理具有重要指導意義,非常值得我們認真學習。我們要將其中的施政理念和精神與香港實際情況相結合,形成可行性方案,落實到「愛國者治港」實踐中。
第一,香港需要通過全面深化改革、解放思想,打開思路,不斷除障礙、增動能。要加強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戰略對接,協同發展。在深度融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中,尋找新的機遇和突破。要切實建設普惠型、能兜底的共富社會,健全社會保障體系,要有魄力做好全民退休保障,讓港人老有所養,解除後顧之憂,加強社會凝聚力。
第二,香港要成為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不僅要吸引人才,更重要的是培養人才。不僅要留下人才,也能輸送人才。人才是科技等各個行業產業發展的保證,隨着AI應用和機器人普及化,一些高重複低技能的基礎工種面臨淘汰,對高新人才的要求也必然趨向普及化,也就是曾經的「高新尖」職業,將會隨着科技升級而逐步演變成「基本要求」。發展新質生產力必然催生新質「勞動力」從而催生新的勞動關係轉型。要有人才,關鍵還是在「自主培養」,不能太過依靠「拿來主義」。此外,近幾年香港幼中小都在應對「殺校」難題,特區政府需要做好提前部署,適應人口結構變化,統籌基礎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以及更積極的人口政策,充實本地人力資源,為國際人才高地打好基礎。
維護社會穩定 全力謀發展
第三,今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也是謀劃「十五五」的重要一年。香港在國家發展大局中所承擔的使命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重要,我們必須牢牢記住修例風波時港版「顏色革命」的教訓,不斷凝聚共識,共同維護社會穩定,凝聚力量拚經濟謀發展惠民生。所以,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始終是「一國兩制」最高原則,是香港保持長期繁榮穩定的根本保障,是我們全體港人都應該自覺主動誠心維護的社會共同目標。
學習兩會精神要能融會貫通,舉一反三,要將國家對於社會治理的理論經驗,實事求是地應用到香港特區的實際情況和經濟民生發展中。香港各界學習兩會精神熱情高漲無疑是「愛國者治港」原則下的一種進步,我們要做的是一步接着一步,堅守初心,篤行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