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新工運的任務已經由第一階段的「抗暴制亂」轉入第二階段的「善治達興」。因應新發展需要,我們必須與時俱進,守正創新。
首先,新時代工運有能力更好發揮工會職能,凝聚工友僱員,調動各行業工人投入大發展生產。香港愛國工運事業是「一國兩制」偉大實踐中的重要力量,要始終保持先進性,引領工人力量,團結奮進,為社會建設注入正能量。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工人階級和工會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論述,深刻剖析了工運發展的內在邏輯,總結了寶貴的經驗。結合香港實際情況,我們要依靠立法保障勞動所得,在政策制度上做到人人有機會,通過培訓轉型建設高質量勞工市場,推動人力資源提質、提量,為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促進勞資和諧共進,並從文化、認知入手,做好宣傳推廣;設立「五一勞動獎」,重塑價值觀,激發勞動熱情,崇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吸引更多勞動者參與社會建設,共享社會發展成果。
爭取提升勞顧會權力
第二,新時代工運有責任推動政府建立具備實際效力的「三方合作」機制。對於可能存在的勞資矛盾,我們提倡提前介入,在政策制定的初始階段合理化解,將風險降到最小。這是提升管治效能、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正確方法。同時,政府也需要汲取經驗教訓,主動化解貧富懸殊,這也是香港由治及興新階段必須防範的問題。高質量發展是要引導資本健康發展、發揮重要生產要素的積極作用,要保持經濟繁榮,也要設定「共同富裕」長遠目標,堅決不能讓貧富懸殊累積成政治問題。
中國工會十八大會議總結過去3年工作經驗時,指出開展集體協商穩就業、促發展、構和諧,推動完善協調勞動關係三方機制的重要性,這是很好的啟發。事實上,自國際勞工組織1919年成立以來,「三方合作」便是該組織所鼓勵的,讓政府、僱主和僱員的代表能夠平等對話,共同努力,協商和制定經濟、社會和勞工政策。1946年,雖然香港勞工顧問委員會轉變為三方機制,但只是一個就勞工事務向政府提供意見的三方諮詢組織,被動接受諮詢,並無協商職權,且缺少法定效力。最近,政府實行擴大輸入外勞特別計劃,就是輕而易舉地繞過勞顧會,損害了本地勞工權益,也為香港長遠利益種下苦果。這是一種制度缺陷,必須加以改革。
培養工運人才參政
第三,新時代工運有使命在社會治理上發揮更大作用。從工運發展需要來看,雖然維權職能是工會最重要的任務之一,但是工人階級建立工會組織的鬥爭目標必然要延伸至政治範疇。維權職能和政治鬥爭或參與是凝聚工友的兩大核心。香港愛國工運的政治屬性一直非常鮮明,回歸前是與港英鬥爭,回歸後是維護「一國兩制」,反對美西方勢力干預香港內政,對抗「顏色革命」顛覆政權。在新發展階段,愛國工運對美西方外部勢力仍然要保持警惕,勇於鬥爭、善於鬥爭,同時也要提升政治水平,深入且廣泛參與香港治理,要提高工運人才的參政層次和範疇,把培養參政人才定為工運目標之一,在數量和質量上都要尋求新的突破。
另一方面,從治理層面來分析,愛國工運能培養出德才兼備的愛國者,工運人才群眾基礎堅實,具有「為人民服務」的政治覺悟,致力於提升全民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同時,愛國工會系統成熟,可協助提升治理效能。政府要善用產業工會和基層組織、條塊結合的架構網絡,把控民意,維護社會穩定。工會會員代表大會制度歷史悠久,是香港協商民主制度的實踐載體,可進一步發揮作用,豐富香港特色民主道路發展。所以,將愛國工運納入政府管治架構,是新發展階段制度改革的重要議題,也是新時代工運的新發展方向。
未來,新時代工運要更加深入廣泛實踐「共建共榮 共享共贏」理念,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開創愛國工運新形態,做到「十個堅持」,勇擔「六大使命」,推動愛國工運高質量和新範式發展,確保「一國兩制」行穩致遠,實現香港由治及興。 (續昨日,全文完。)
吳秋北
工聯會會長 立法會議員
(刊: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