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的立法會大會,將會辯論筆者提出的「政府帶頭檢討外判制度」議案,提出議案的兩大目標,是讓政府外判工的辛勤勞動獲得「合理收入」、「長期聘用」,並享有勞動尊嚴,得到社會的尊重。期望在議會上集思廣益,一同推動政府改善基層工友的生活,有更大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政府過去兩年批出的外判合約,涉及約2萬名政府外判工,佔總數大約一半,合約金額高達458億元。然而,超過三成政府外判工的時薪仍在49.9元或以下,時薪中位數只有55元。26天工作、每天8小時,月薪僅為11440元,只及全港每月工資中位數的60%。外判薪酬水平根本不能保障他們與家人過上體面生活,這些家庭只能在社會底層掙扎過活,談不上任何生活質素,欠缺勞動保障。
外判商為提高利潤,時有壓榨工友,例如侵吞用膳時間,或要求其轉到更低薪崗位,作為過渡至下一份合約的條件等,只提供基本工作裝備,缺乏人文關懷,並不重視保護度和舒適度。由於外判工友缺乏議價能力,大都只能死忍,這對外判工友的向心力和工作積極性必有影響,公共服務質素無可避免下降,市民不滿投訴亦會增多。
外判制度形成「三輸一贏」
政府外判合約一般只有兩、三年,同一位工友在同一崗位服務十年八載,亦可能無法按年資遞增年假等福利。工會去年收到約80名外判清潔工友求助,指合約轉移過程中,年資遭中斷,部分年資更達11年之久。年資的積累與有薪年假、遣散費和長期服務金掛鈎。雖然政府推行合約酬金保障措施緩解了遣散費和長期服務金的爭議,但年假累積問題仍待解決,凸顯長期聘用、穩定就業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外判工的崗位不穩定,合約完結便自動失業,缺乏職業安全感,產生焦慮不安,導致更大的心理壓力。
對公共財政而言,用得其所非常重要。政府外判合約開支龐大,但根據工聯會研究顯示,即使加上強積金及勞保開支等,工友薪酬成本只佔年化合約總額的42.3%,外判商基本穩賺不賠,股東資金回報率可以高達17.2%。但外判對公共財政上卻沒有帶來同樣收益,據效率促進組早年研究,政府管理外判合約的開支,可達到合約金額14%,加起來,成本隨時比政府直接聘請公務員工人還要高,並不符合財政效益。
總括來說,政府外判制度已造成「三輸一贏」畸形局面:工友飽受剝削、市民得不到滿意的公共服務、政府又無法藉外判慳錢,贏的只有外判商,穩賺不賠。政府作為全港最大的僱主,是公共服務責任的最終承擔者,有責任帶頭保障基層工友,使到他們的辛勤勞動可以改變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彰顯「勞動價值」,賦予一份「勞動光榮」。
成立公營市政服務機構
香港社會對包括政府外判工等一線勞動者,有給予充分的讚揚和尊重嗎?例如清潔工友的制服,夏天不透氣,冬天不保暖,用少少錢就可以大幅度提升工作舒適度,卻無人願負擔,政府也置若罔聞;在科技發達的今天,工友還是靠掃把打掃街道,長時間日曬雨淋;颱風、水浸過後,工作量和工作強度都大為增加,工友卻沒有額外津貼,甚至被迫搭的士返工亦未能報銷。春節前,官員會慣性行花市支持消費,卻鮮見在大年初一關心維園的清潔工友。
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而建設一個繁榮、穩定、和諧的社會,有賴社會各界共同努力。工聯會倡議成立公營市政服務機構,以取替外判制,對長期有需要的崗位實施長期聘用,支付合理薪酬,同時樹立尊崇勞動、尊重基層勞動者的社會風氣。我們非常願意吸收各界的意見,進一步凝聚共識,讓政府外判工勞有所得獲得尊重,能夠過上體面、尊嚴的生活。
黃國
工聯會理事長、立法會議員
(刊:大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