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失業方面,首先應時刻評估失業率的走勢,制定不同的備案和逆周期措施,確保失業率基本維持在可接受水平之內,並確保每個家庭都有基本收入以應付日常開支。政府在改善就業市場環境和勞工生計上,應變被動為主動。例如在疫情期間,勞工市場環境惡化,政府主動創造職位,便是其中一個例子。政府應研究設立恒常性失業支援機制及特別失業救濟,前者針對整體失業,後者針對特定行業和經濟環境提供支援。因應失業支援的承擔,政府應未雨綢繆,設立失業基金,持續滾存投資,作為支援失業的備用資金,用於恒常失業支援以及疫情或環球金融危機等特殊情況影響的開支。
除了失業支援,政府應就基層勞工的基本生活開支提供更多支援,例如財政預算案提出設立住宅租金的稅務扣除,就是很好的政策。不少基層家庭,特別是有年幼子女的家庭,生活和財政壓力大,政府應給予他們更多支援。加拿大便容許育兒費扣稅,而內地也在今年3月設立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以鼓勵生育。設立子女教育支出和育兒費扣稅,已是全球各地大勢所趨。此外,香港的託兒服務嚴重不足,基層雙職家庭面對不少困難,也需要加強支援。
老有所養 消滅貧窮
社會要做到「老有所養」,勞工的退休保障必須加以完善。容許僱主對沖強積金是嚴重侵蝕僱員應有的退休權益,違背公義。強積金對沖,是把打工仔的血汗錢沖走,至去年12月31日,便已經累積抵消(對沖)了超過570億元。強積金是其中一條退休保障支柱,按照世界銀行的長者入息保障模式,屬於「第二支柱」。因此新一屆政府必須把歷經兩屆政府,已獲得廣泛共識的「取消強積金對沖」法案在立法會通過,健全強積金作為「第二支柱」的功能。香港現時並沒有完善的退休保障制度,沒有設立針對退休的社會保險和養老金制度。「社會保險」退休金,對於很多基層長者尤為重要。不少基層勞工收入不高,就算有強積金供款,累積用於退休的儲蓄一般不多。工聯會自1994年便提出綜合退休保障方案,希望利用土地基金,加上政府、僱主和僱員三方供款,讓每名65歲或以上的永久性香港居民獲得每月定額的「社會保險」退休金。新一屆政府應更多着手檢討和改進全港勞工的退休保障安排,未雨綢繆,做好退休保障的資金安排,讓社會老有所養,讓每一位長者都能有尊嚴地過着退休生活。
香港是一個富裕的社會,但並非一個公平、公義的社會。香港的堅尼系數早已超過0.4的警戒線,除稅及福利轉移前為0.539,除稅及福利轉移後仍高達0.473,情況並不理想,反映社會分配嚴重不均,分配機制失衡,勞工被嚴重剝削。在政府消極對待貧窮下,香港的貧窮人口屢創新高。根據《2020年香港貧窮情況報告》,政策介入前的香港貧窮人口高達165.3萬人(政策介入後為55.4萬人),在職貧窮接近18萬人,兒童貧窮人口達到274,900人(政策介入後為85,900人)。工聯會建議新一屆政府設立減貧專員,走入群眾,了解貧窮家庭真正面對的跨代貧窮、發展和創收問題,提供更精準全面的支援。同時,政府應制定絕對貧窮標準、基本生活需要開支標準,訂立消除絕對貧窮的路線圖和時間表,由以往「福利保底」、「數字扶貧」的思維,改為以「福利支援 + 機會促進」的「授人以漁」扶貧模式。政府也要考慮如何從第一、第二和第三次分配着手,尤其是如何讓高利潤企業承擔更多,開徵遺產稅及土地閒置稅等,以完善社會財富再分配。
新一屆政府「以結果為目標」的施政方向,把市民福祉的提升和共同富裕作為政府施政願景,造福百姓,這和工聯會早前新工運提出「共建共榮共享共贏」理念是一致的,讓每一個香港人都可以安居樂業,共享成果。
外判服務 重新檢討
政策理念再好首重落實,人才再多關鍵是團隊。政府要有能力和意志打造自己的團隊,實際推行政策落地,需要自己的團隊才能行而有效。現在事事依賴外判,存在服務不到位,甚至是政府服務鏈條斷裂,這是行政懶惰,更是授人以柄,存在隱患極其危險。另一方面政府作為全港最大的僱主,也有責任帶頭取消外判以維護勞工權益,做好僱主榜樣,引領社會風氣。強大的動員力是行動力的保障,高效有為的政府才能獲得更廣泛深厚的支持。
今年三月召開的全國人大會議上,政府工作報告要求全體公務員要有「公僕精神」,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施政理念,真心實意為人民服務。政府唯才是用的同時還有注重德才兼備,愛國愛港愛民才能建設好香港這個共同的家園。不可否認大多數公務員具備服務市民的質素,但是政府有必要檢討制度,培養公務員服務市民的信念,進一步強化建設香港和愛國的聯繫,愛國就能更具體。隨着「愛國者治港」原則的貫徹落實,去年全港公務員已經完成效忠宣誓,然而改革要避免形式主義,一紙誓言之後還要觀其行,養其心,因此政府有必要進一步加強培訓和管理,淨化隊伍,凝心聚力,形成新機制。
新一屆政府要實現良政善治,精神上要形成凝聚力,方向一致,力往一處使,才能讓全社會形成向心力。新一屆政府不僅要為政府管治團隊找回精神上的共同信念,也要為社會建立共識,重建香港價值觀。香港的發展要與國家發展相輔相成,將國家所需、香港所長,作為核心競爭力,對國家有擔當,香港才能有實惠;香港的發展要讓人人都能夠參與,大家在建設中見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二之二,全文完。)
全國人大代表、工聯會會長、立法會議員吳秋北
刊於2022年5月8日《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