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長官候選人李家超現正撰寫參選政綱,筆者希望李家超在減貧政策上多加着墨,尤其是要檢討最低工資調整機制、取消外判制度,並增加工商業用地,為各行各業創造優良經營環境,以及創造薪酬合理的優質工作崗位。就如何紓貧解困,李家超可以考慮設立減貧專員,為香港減貧、滅貧訂立方向,制訂政策,改變在職者辛勞工作得不到合理回報、基層家庭跨代貧窮的困局,讓市民分享更多發展成果,不斷提升獲得感、幸福感。
香港面對貧富懸殊、產業結構失衡、住屋困境、青年向上流動困難等深層次問題,而且這些問題長期存在,已非一朝一夕。多年來,特區政府和社會有心之人不斷為解決這些問題而努力。可惜,以往相當長時間,由於反中亂港政客阻撓特區政府施政,令這些深層次問題不但難以得到有效解決,更進一步加劇社會的分化撕裂。中央出台實施香港國安法、完善香港選舉制度,香港迎來由亂到治的積極轉變。雖然近來遇上新冠疫情來襲,香港社會不得不把焦點投放在抗疫工作上,但是深層次問題始終受到社會各界、廣大市民的高度關注。第六屆行政長官選舉舉行在即,李家超提出「同為香港開新篇」的競選口號,這正是香港所需的勇毅氣魄。現在香港落實了「愛國者治港」、「反中亂港者出局」,同時疫情逐漸受控,新一屆特區政府成立後,應藉此良機着手解決一直困擾大眾的深層次矛盾。
保障低收入人士的生活
紓解貧富懸殊,應當是新一屆特區政府的重中之重。香港是一個富裕但在職貧窮非常嚴重的城市。按照世界銀行2020年標準測算,當人均居民總收入達12,696美元時,就進入了高收入地區行列。現時香港人均居民總收入超過49,000美元,水平已經很不錯。但根據《2020年香港貧窮情況報告》,本港貧窮人口多達165.3萬人,貧窮率高達23.6%,差不多四分之一人口活在貧困之中。更令人不能接受的是,在這160多萬貧窮人口中,接近一半是在職貧窮。2020年新增貧窮人口,近三成來自在職家庭,在職貧窮人口高達80.5萬。有工作但賺不到合理收入,是基層的悲歌。
香港雖實行最低工資制度,但最低工資水平過低,領取的人數只佔僱員人數的0.7%,發揮不到保障員工收入的作用,同時反映釐定最低工資水平的機制效果不彰。新一屆政府必須下決心,修訂最低工資法例,重新制訂調整機制,確保最低工資必須足以養家餬口,保障低收入人士不會陷於長久貧窮。
創造就業共享發展成果
另一項對減少在職貧窮的有效途徑,就是取消外判制度。現時,政府外判合約下的清潔、保安等基層工作,有接近兩成半工友的時薪僅為41元或以下,僅僅達到最低工資水平,屬於全港最低時薪僱員的組別。政府花費在外判合約的金錢數以億元計,但外判制度卻成為在職貧窮的原因之一,這個問題必須糾正,政府不能成為在職貧窮的推手。工聯會一直倡議取消外判制度,改為直接僱用工友,對改善在職貧窮可以產生立竿見影的功效。政府應積極採納有關建議。
香港貧富懸殊問題難以解決,根本原因與香港土地供應不足有密切關係。高昂的樓價、租金蠶食了僱主的利潤和僱員的工資,掣肘了各行各業的發展。李家超昨日到訪基層住戶後亦指出,今次探訪令自己深切感受到,基層家庭對房屋需求的殷切,強調房屋是解決香港多項問題的鑰匙,當中涉及處理貧窮及分配等問題,亦是政府重中之重的工作。但由於問題已累積多年,絕不會低估箇中難度,必定會努力處理。
新一屆政府應確保現時開闢土地的計劃得以落實,包括中部水域人工島及新界北發展區等。新規劃用地除了提供足夠的住宅用地外,還必須增加工商業用地,讓各行各業得以大幅減輕租金成本,把更多資金用於業務發展,創造更多優質就業職位,令企業與僱員共享發展成果,提升僱員薪酬回報。
工聯會副會長、立法會議員麥美娟
刊於2022年4月25日《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