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前線清潔保安工友一直堅守崗位,但卻缺少支援。由第一輪等到第六輪防疫抗疫基金等到「頸都長」,終於等到特首宣布擴大資助涵蓋範圍,並承諾會「一視同仁」,讓所有保安清潔工友都能享有合共10,000元的抗疫津貼。儘管擴大了範圍,卻仍有為數不少的工友被遺漏。政府強調「一視同仁」,工友卻慨嘆「同人唔同命」,同工不同惠,原因何在?
截至上周五,工聯會在特設的網上求助平台收到逾千名從事清潔或保安工友求助,他們全部都未能申領政府的抗疫津貼,主要原因可分為幾大種類。其一,非物監局下的物業公司無法申請;其二,不少處所仍未涵蓋,包括公共機構場地(機管局、港鐵、電廠)、大型商場、私人樓宇、車廠、地盤等;其三,部分工友因服務單位超過計劃人數100人的申請上限而未能受惠;其四,不可由工友自行申領。
無論是受僱於什麼公司,抑或是在哪裏上班,一般前線工作性質大同小異,若只因公司類型、上班場所不被涵蓋而無法申請,未免有失公允。津貼只以公司為申請單位,無法適切照顧行業和工友的實際需要,政府應多考慮工會的建議,開放以個人申請,接納強積金戶口或銀行出糧紀錄作申請憑證,讓更多工友受惠。政府亦應放寬限額,讓員工人數超過限額的工友也能受惠。
政府有心幫助基層打工仔女渡過疫情難關,是件好事。但如果制定規則造成諸多限制,令急需援助的工友被拒於門外,實在有違政策的初心。政府承諾會繼續補漏拾遺,但工友一等再等,究竟要等到什麼時候呢?疫情下工友早已苦撐多時,政府不應再斤斤計較,設定諸多不合理的限制,造成「同工不同惠」,使工友無所適從。政府應多從惠民角度出發,多聆聽各界意見,結合實際情況,做到「一視同仁」。
工聯會理事長、立法會議員黃國
刊於2022年4月14日《香港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