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福利制度主要由政府承擔,但自從政府削減公共福利開支後,非政府組織的角色漸趨多面化,不再只局限福利安全網的提供者。非政府組織在就業上的角色愈來愈大。低學歷、低技術及中年人口最易被排斥主流就業市場。於是,政府提出發展社會企業,以達紓緩貧窮、失業、為弱勠人口充權,及掃走就業障礙的作用。報告嘗試剖析本港非政府組織角色,以及它們在就業方面的功能。
社會企業是指結合商業模式和社會理念於一身的企業。這種企業有別於商業機構,也不同於傳統福利團體。社會企業會以「再投資」的方式,把盈餘儲下來成為日後企業的經營費用,或用於其他社會目的上,回饋社會。本港社會企業的發展仍屬初始階段,社會企業「高投入,低產出」往往成為被抨擊的重點,而且經營者缺乏營商技巧和知識,以致社會企業發展有限,只能創造少量職位空缺。雖然社企在營運上仍存在著很多問題,不過,社會企業在就業培訓方面有一定的成效。這些組織能夠提供短暫的工作職位,為受培訓者和工友增強個人自尊、改善就業技術和工作態度。
另外,公私合作對社會企業發展非常重要,參考英國、美國和澳洲的經驗,非政府組織與政府和商界一起合作,能夠為社會企業創造持續發展的條件,政府、商界和公眾給予的支持與幫助,成為社會企業發展重要的一環。研究中提出一系列建議,例如:政府應該深化民政事務局的工作,增加對非政府組織的支援、政府和商界為非政府組織提供財政支援和商業顧問諮詢等等服務,希望能協助掃走不利社會企業發展的阻礙。
研究中亦指出非政府組織要正視可持續發展的問題。由於傳統社會福利價值早已植根機構內,令資源管理和運作出現問題。為了改善這個問題,非政府組織應招募或培訓社會企業家主持社會企業項目,令資源運用更具效率,指導機構運作,平衡商業模式應用和社會理念的成分。另外,高等院校也應開辦社會企業和社會資本等課程,以供學生選讀。政府亦應鼓勵有關研究工作,分析目前及日後社會企業和非政府組織的發展。
總括而言,全球經濟的改變會牽動香港。低技術、低學歷和中年人士容易在主流就業市場被邊緣化,非政府組織不再只是福利供應者,也是培訓者,在可見的將來,非政府組織的功能將愈來愈多,對社會的功能亦更見重要,可是,他們同時也面對著不少挑戰。因此,政府、商界和非政府組織必須合作,市民也應支持社會企業發展。
2008年3月
註:詳情請參閱《勞苦工高─「就業優先的經濟發展策略」研究論集:社會經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