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工資水平凍結在每小時37.5 元,特區政府不理「底層勞工」工資購買力被通脹蠶食,變相減薪,工友悲怒交集。工聯會香港護衛及物業管理從業員總會與香港環保物流及清潔從業員協會在凍資消息公布後,到政府總部外紮營靜坐24小時,既表達不滿,也為工友爭尊嚴。見到一句「三方無情苦自知」標語,令人不禁質疑,特區政府是否把「與民同行」施政理念拋諸腦後?社會公義是否蕩然無存?
政府搬出經濟正處衰退、最低工資委員會大部分成員傾向凍結調整及2019 年調升幅度遠高於通脹作為凍結理據,面對如斯涼薄砌詞,實難忍駁斥之火。首先,「低資會」成員來自勞工界、商界、學術界和官員4 個方面,由政府委任。運作默契是商議建立共識而非數人頭點票,當中只有取得共識與無法取得共識兩種情况,「大部分委員傾向凍結調整就等同共識」是誤導公眾,以多欺少,打破了多年來不成文的默契。壞先例一開,日後能否暢順運作兼有商有量,恐不樂觀。
在經濟結構單一、強資本弱勞工的香港,勞工聲音一直弱小,設立最低工資目的就是要糾正市場失效,免「底層勞工」遭無底線壓價,是一項保護基層勞工的制度。因此,政府在低資會角色十分重要,當勞資雙方存在重大分歧,政府應積極介入斡旋,尋找雙方都可以接受的金額。如果政府不作為,任由勞資雙方討論,就永遠不會有結果,低資會亦不可能有效運作。這一次低資會達不成共識,政府應負最大的政治責任。
官員與精英缺人文關懷精神
最低工資制度核心是防止工資過低,調整幅度不低於通脹是基本要求,更何况香港最低工資水平遠低於其他國家和地區,而當全球經濟同面對衰退威脅,美國、台灣及韓國等地的最低工資卻有提升,何解只有香港「底層勞工」要活於真空世界?主要來自清潔保安的約兩萬名掙取低資工友,只期望有做人尊嚴,生活水平可改善,辛勤付出能受社會尊重,有權共享經濟發展成果,因這才符合公平、合理、公義精神。
遺憾是特區官員與社會精英嚴重缺失人文關懷精神,表面是以事論事、講數據,做學術研究沒有問題,但以此討論制定社會政策,實情有理性無人性,講利益不講公義,違背民意,掀起社會不滿。譬如商界一方面從政府拿盡着數,另一方面連分一兩蚊給底層勞工也斤斤計較;學術界失去傳統文人「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的風骨;官員長期高高在上,不食人間煙火,不知民間疾苦,脫離群眾。以管窺豹,是香港社會道德價值的淪落。政治是眾人之事,政府政策必須以人為本,要顧及不同階層利益,雨露均霑。應該是你好、我好、大家好,不是有錢的愈有錢,窮的愈窮,好處獨食——這必然觸發社會危機,歷史上屢見不鮮。
工聯會權益委員會主任唐賡堯
刊於2021年2月8日《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