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場疫情教識我們很多東西非唾手可得,包括健康身體與適切醫療服務,接近一年抗疫經歴加上人口老化,普羅市民及打工仔女愈來愈重視自己健康,基層醫療服務需求將更殷切。醫療不是消費,醫患不是買賣關係,創辦於1950 年的香港工會聯合會工人醫療所,一直秉持服務優化及持續發展理念,靠滿腔熱誠的醫生、護士、前線工作人員和工會義工的努力和付出,從只有半邊騎樓發展成今日在全港提供質優價廉中西醫療服務的網絡。
二戰後香港百業蕭條,打工仔一般只有百多元月薪,公共醫療服務短缺,私家醫生收費高昂,一次動輒20元,基層難以負擔,失醫與失業及失學成社會三大棘手問題。工聯會於是集結工人力量,在黃雯及李崧兩位醫生及一群熱心醫護大力支持下,在灣仔開辦第一間工人醫療所,更開創香港夜診服務先河。每次回顧醫所(工人醫療所簡稱)發展史或聽老前輩分享點滴,總會深深被感動,他們對基層懷抱着特別強烈的感情,對工友需要特別着急。當年醫所不只有義務醫生,更有人貼錢打工維持醫所營運。例如,有一位原本在私家醫院任職的護士,甘願放棄宿舍及膳食等福利,「減薪」一半加入醫所,堅守崗位至退休,完美演繹全心全意為工人群眾服務的精神。
常言道醫者仁心,懸壺濟世除靠高明醫術,更重要是有顆真誠幫助病人的心,醫所在不平坦道路走過70 年,從前、現在與將來都結集一批有志服務社會、矢志不移發揮基層醫療使命的醫護。當年,義務醫生一節兩小時診症時間內替60 位以上病人應診,永不言倦;今日,醫所不斷改革創新,迎合社會、特別是基層打工仔女需求,與公立醫院互補不足;未來,首間專科醫療中心即將投入服務,為工友與市民提供高質素專科醫療服務、大眾化水平收費,繼續在香港基層醫療層面發揮重要貢獻。工人醫療所成立的時候,有一句響亮的口號:「工人醫療所、工人自己辦」。工聯會工人醫療所無論怎樣發展,都是屬於香港打工仔女的事業。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工聯會理事長黃國
刊於2020年12月31日《香港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