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场疫情教识我们很多东西非唾手可得,包括健康身体与适切医疗服务,接近一年抗疫经歴加上人口老化,普罗市民及打工仔女愈来愈重视自己健康,基层医疗服务需求将更殷切。医疗不是消费,医患不是买卖关系,创办于1950 年的香港工会联合会工人医疗所,一直秉持服务优化及持续发展理念,靠满腔热诚的医生、护士、前缐工作人员和工会义工的努力和付出,从只有半边骑楼发展成今日在全港提供质优价廉中西医疗服务的网络。
二战后香港百业萧条,打工仔一般只有百多元月薪,公共医疗服务短缺,私家医生收费高昂,一次动辄20元,基层难以负担,失医与失业及失学成社会三大棘手问题。工联会于是集结工人力量,在黄雯及李崧两位医生及一群热心医护大力支持下,在湾仔开办第一间工人医疗所,更开创香港夜诊服务先河。每次回顾医所(工人医疗所简称)发展史或听老前辈分享点滴,总会深深被感动,他们对基层怀抱着特別强烈的感情,对工友需要特別着急。当年医所不只有义务医生,更有人贴钱打工维持医所营运。例如,有一位原本在私家医院任职的护士,甘愿放弃宿舍及膳食等福利,「减薪」一半加入医所,坚守岗位至退休,完美演绎全心全意为工人群众服务的精神。
常言道医者仁心,悬壶济世除靠高明医术,更重要是有颗真诚帮助病人的心,医所在不平坦道路走过70 年,从前、现在与将来都结集一批有志服务社会、矢志不移发挥基层医疗使命的医护。当年,义务医生一节两小时诊症时间内替60 位以上病人应诊,永不言倦;今日,医所不断改革创新,迎合社会、特別是基层打工仔女需求,与公立医院互补不足;未来,首间专科医疗中心即将投入服务,为工友与市民提供高质素专科医疗服务、大众化水平收费,继续在香港基层医疗层面发挥重要贡献。工人医疗所成立的时候,有一句响亮的口号:「工人医疗所、工人自己办」。工联会工人医疗所无论怎样发展,都是属于香港打工仔女的事业。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工联会理事长黄国
刊于2020年12月31日《香港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