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聯會砥礪奮進75載
不忘初心 為勞工打拼 共創更美好未來
工聯會堅守愛國愛港立場,75年來走過了一段段不平凡的路,「工聯人」的愛國、團結、勇敢,迎難而上精神,與香港一起經歷風雨,衝破重重難關,譜寫了香港工運的一頁頁光輝印記。藉著工聯會成立75周年的大日子,《工聯雙月刊》專訪了會長吳秋北和理事長黃國,闡述如何傳承及發揚工聯會的光輝歷史和精神。
1948年,工聯會成立,凝聚各行各業群眾,團結自強,不遺餘力為工友爭取權益。工聯會會長吳秋北表示,工聯會由創立至今,一代代「工聯人」用心血、汗水和生命共同寫下了波瀾壯闊的香港愛國工運歷史。
堅定的愛國立場
回歸以來,工聯會一直守護「一國兩制」偉大事業,堅如磐石,為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貢獻力量。吳秋北指出:「顏色革命、新冠肆虐,帶給香港前所未有的挑戰與艱難,工聯會成為暴徒針對攻擊對象,但依然無畏無懼,旗幟鮮明參與止暴制亂政治鬥爭,以行動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
吳秋北坦言,在外國勢力干預、反對派作亂的社會環境下做工會工作確實不易,加上社會累積了不少矛盾,例如︰貧富懸殊問題、土地和房屋供應不足等。「2021年,工聯會提出『新時代工運』,正是回應時代的呼喚。我們堅守愛國愛港立場、把準方向、勇當新時代工運先鋒。以『共建共榮 共享共贏』為號召,全面提升各項服務,以更多實際行動讓廣大市民有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從而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我們支持擁護建立健全『愛國者治港』制度,確保『一國兩制』不走樣不變形。」
理事長黃國認為,香港的「強資本、弱勞工」造成富者越富、貧者越貧,普羅市民分享不到經濟發展成果,社會矛盾自然不斷累積。他說,習近平主席在「七•一」重要講話中對香港提出四點希望,其中一點是「切實排解民生憂難」。「特區政府要做好工作,就必須對症下藥,官員必須多接地氣,多聽取民意,才能藥到病除,施政才能更精準,才能獲得市民認同。工聯會作為香港的最大勞工團體,更加要擔起紓解基層勞工困難的責任,為廣大打工仔爭取最大權益及保障。」
參政為勞工
跌宕起伏的香港工運歷史中,工聯會一直貫徹「愛國、團結、權益、福利、參與」的方針,積極維護勞工權益,推動改善民生,其中「參與」是這些年來在各個層面社會政治參與和實踐的高度概括。2009年,工聯會提出了「全面參政」,期望透過廣泛參與各級議會平台,爭取勞工基層應得的合理權益。
吳秋北指出,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表示「愛國者治港」的其中一點是管治者要「想幹事,會幹事、能幹事、幹成事」,工聯會作為愛國愛港團體的表表者,更要旗幟鮮明,要當仁不讓參與政府的管治工作。「港英時代,我們是有限度的參政,回歸後我們擴闊參政空間。在目前的新形勢下,我們加大力度參政,就是為了更好落實『愛國者治港』,讓工聯會成為其中一份子。」
他又說,回歸前的工會前輩很艱難地與港英抗爭,甚至是用生命為工友拼搏爭取合理權益。回歸後,中國政府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人民當家作主。工聯會與政府的關係「支持合作、批評監督」;「香港始終是資本主義社會,勞資關係依舊矛盾,政府制訂政策時,可能會忽略打工仔的利益,所以我們一方面是支持合作,另一方面則要批評監督。當政府做得正確時,我們才會合作,如果政府政策不對時,我們便要批評監督。例如最低工資為何遲遲未能訂立?我們當時一直批評政府,終於爭取成功。我們一直抱著這個方針,為市民服務。」
黃國說,工會是最直接和最了解工友所面對的困難和訴求,為了更好地讓工會力量得到延伸,工聯會發揮了參政為民、穩定社會的作用,與地區服務處的條塊結合優勢,實現了兩翼齊飛的戰略部署,致力在建制內外為市民發聲。
工聯會這75年來之不易,一路上少不了溝壑與磕絆,全靠一代一代前輩們的付出和犧牲。目前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國家「第二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新征程上,香港也進入到「一國兩制」新階段,「百折不撓,愈挫愈強,在中央的堅定支持下,讓香港這顆櫛風沐雨後的『東方明珠』更加璀璨奪目!」
工聯精神入心入魂
維護勞工權益 與社會攜手再創輝煌
香港工會運動在上世紀二十年代已經相當蓬勃,為工聯會的成立奠定基礎。工聯會成立之後積極推動落實:興教施醫、創辦服務、賑災扶貧、紓解民困,為萬家燈火下勤勤懇懇、營營役役的打工仔服務。
維護勞工權益不變
黃國表示,工聯會一直站在維權最前線,堅持「撐勞工、為基層」,要求特區政府制訂相關政策,改善基層僱員待遇,同時亦堅持為打工仔爭取完善勞工法例,促進就業,從「急打工仔所急,想打工仔所想」的角度出發,幫助他們解決各種各樣的問題,「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是工聯會關心及為工友爭取勞工權益不變的初心。
他繼續說,工聯會一直以來的角色定位會因應時代的轉變、社會的轉變、環境的轉變來推進工作。「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香港沒有勞工法例保障,都是通過工會與資方逐步談判爭取的。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我們適應變化再作調整,慢慢爭取完善勞工法例。我們在未來的角色,將繼續推動政府實行更多政策,讓香港變得更美好。」
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香港未來經濟的新增長點,相當大的程度是由內地發展帶動,其中粵港澳大灣區對香港助益甚大。在「一國兩制」下,如何充分發揮兩制優勢,讓香港融合灣區建設、讓年青人貢獻青春和熱血,參與國家發展並有所收穫,這是工聯會未來重點工作之一。
黃國表示,工聯會透過在內地設立的內地諮詢服務中心,以及立法會議員、全國政協、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等建言獻策,積極推動社會民生,融合灣區建設,讓港人在灣區內地城市生活更為便利︰「我們成功爭取到港人在內地可購買醫保、社保,最近我在立法會的『推動跨境醫療合作』動議,便利內地港人,亦能方便香港市民多個選擇在內地三甲醫院就醫,讓普通市民感受到在融合灣區時有實在的便利,更能推動特區政府在推動大灣區建設中得到更多人的認同和支持。」
吳秋北說,工聯會為促進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發揮著推動者的角色。香港與內地更緊密的發展才能帶動香港的發展,打工仔才有更多機會。工聯會成立大灣區服務社更能發揮我們在內地固有的優勢和基礎,從而帶動打工仔生活的改變,讓其發展空間更大。
吳秋北指出,工運能否持續發展,取決於面對各種困難、矛盾的時候,我們能否有解決方案。工運的出現來自矛盾,解決才有推進的力度,因而工聯會期待有理想、有抱負、有責任心的新一輩來接棒,延續工聯會不屈不撓、團結自強的精神。
做好傳承工作
黃國謂,工會要做好傳承工作,有三方面堅持︰一堅持愛國愛港的政治立場;二堅持積極爭取維護打工仔的合理權益,工會的初心和使命不變;三堅持全心全意為打工仔服務的心。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其中一個很重要組成部份是「一國兩制」行穩致遠,勞工力量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如何秉承工聯會愛國愛港傳統,守護打工仔合理權益,開啟工運新里程,並與時俱進,用合適的方式方法提供服務?吳秋北和黃國希望年青一代在新形勢下發揮其抱負和使命感,加入工聯會行列,一起用行動為香港的美好未來貢獻力量。
1940年代
勞教會創辦勞校時第一批學生,83位學生和兩位教師在工會天台合照。
1948年4月17日,在灣仔六國飯店舉行工聯會成立大會及第一屆理事就職典禮。
勞教會位於駱克道的會址。
50年代
1950年,旺角勞校校舍被收回,勞教會在同年6月,展開賣花籌款建校運動,售花超過一百萬朵,捐款逾28.3萬元。
1951年7月,成立第二工人醫療所。
工聯會為工友提供文娛康樂活動。圖為生豬工會的中樂組在天台演奏。
1953年12月25日,深水埗石峽尾等六村發生大火,災民多達數萬人,工聯會和中華總商會聯合賑災,發放救濟米。
1954年,電車公司發生「莊式除人」裁員事件,電車工人停工抗議資方無理除人。
60年代
1964年8月28日,工人俱樂部終於建成開幕,為工友提供一個集教育、康樂和福利的場所。
80年代
1981年10月,工聯會發表《僱員退休失業疾病醫療保障調查報告》。
90年代
1992年7月16日,成立港島東地區服務處。
1998年,多名工聯會代表在首屆立法會地區直選及勞工界別功能組別選舉中當選議員。
千禧年代
在經濟不景的情況下,工聯會聯同多個團體,於2002年12月12日至3月2日,舉辦騰龍墟,協助失業或半失業工人創業自強。
2004年8月25日,廣州工聯諮詢服務中心正式開幕,是全國首家為在內地港人服務的機構。
2006年3月19日,工聯會多個屬會聯同工聯權委發起保障外判工人權益大遊行,逾1,200人參與。
2010年代
2012年,工聯會首次打正旗號,參加2012年立法會選舉,成功取得六席。
2013年,工聯會成功爭取「廣東計劃」實施,在廣州定居的長者也可領取「生果金」。
2019年6、7月期間,工聯會動員三萬名工會代表和會眾參與各種集結正氣活動。會長吳秋北在「守護香港」集會活動擔任司儀。
2020年代
新冠疫情爆發,工聯會職發處開設「口罩工場」,在17個月內生產一千萬個口罩,「只送不賣」,向前線工友及弱勢社群贈送應急口罩,惠澤社群。
工聯會受特區政府委託,合共舉辦了78場「寄藥行動」,郵寄醫生處方藥物予因疫情滯留內地的港人,合共服務逾三萬人次,寄出藥物逾三萬份。
工聯會支持「愛國者治港」,派員參與香港國安法立法後首場立法會選舉,合共奪得三個界別八個席位,創歷史新高。
2021年,工聯會第38屆代表大會提出以「新時代新工運:撐勞工、為基層、爭公義」為主題。
2022年初第五波疫情爆發,情況嚴峻,物資短缺。工聯會組成逾千人義工隊開展「抗疫義工大行動」,冒著染疫風險深入社區協助受疫民眾,救急扶危。
工聯會多年來一直爭取完善強積金制度。終於在2022年6月9日,立法會三讀通過取消強積金「對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