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叮!叮叮!」穿梭在港島大街小巷的電車緩緩開出,像是陪伴著香港電車職工會一步步邁入100周年。一世紀風雨兼程,工聯會屬下的香港電車職工會不忘初心,高舉愛國愛港旗幟,致力爭取和保障工友合理權益,全心全意為打工仔服務,深受電車工友們的擁戴。
工會走過艱辛愈發強大
電車是香港歷史悠久的陸上公共交通工具,1904年開始行駛,當時電車工友生活非常艱苦,為了幫助工友爭取更多權益與福利,「香港電車工業競進會」於1920年成立,1931年改名為「香港電車公司營業部華員職工存愛學會」,1937年更名為「存愛會」;1948年正名為「香港電車職工會」並沿用至今。
1949年底因物價高漲,工會為工友爭取最起碼的生活,要求改善待遇,繼而發生1950年1月30日的「羅素街流血事件」及1954年的「莊士頓式除人事件」,工會奮力堅持,粉碎了資方的陰謀,並增強了工友間的團結。正因走過最黑暗艱難的日子,工會愈發強大,會員不斷增加,至今仍不懈努力,為工友爭取權益。
當年:去廁所時間都沒有
人稱堅叔的工會名譽會長何志堅今年74歲,1969年加入工會,先後做過售票員和電車司機,見證工會發展半個世紀。回憶電車生涯,堅叔直言:「以前做售票員好辛苦,每日揹著打票機、錢袋和車票,穿插人叢中賣票,還要戴著帽子,厚厚的制服,像『監犯』似的。由於頭班電車是凌晨5點開出,我3點就要出門上班,早出晚歸,周而復始,非常疲憊。」眼見電車工友人工低、工時長,甚至「去廁所時間都冇」,深明其苦的堅叔毅然加入工會,為工友出一分力。五十年以來,堅叔秉承前輩堅毅、奉獻和傳承的精神,盡心盡力爭取權益、發展會務、培養後輩等,助工會發揚光大。
今日:不用再食「紅燈飯」
「以前電車司機連食飯時間都沒有,只能趁交通燈亮紅燈時趕緊『扒幾啖』,俗稱『紅燈飯』。」堅叔笑說。工會副主席余家豪回應道:「我們一直逐步爭取,由無到15分鐘、30分鐘,2018年爭取到40分鐘食飯時間和飯鐘錢。」余家豪表示,除了吃飯時間,工會百年來為工友爭取了不少權益和津貼,例如加薪、改善同工不同酬問題、退休續約車長津貼、颱風津貼、夜更車長津貼等。當然「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工會目前正努力爭取表現花紅、獎金撥入底薪、延長退休年齡至65歲等,希望可以繼續完善工友待遇。
與工友「疫」境同行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了不少打工仔女的生計,電車工友也不例外。工會秘書林韡耀說:「疫情令電車工友減少了工作時間,變相導致收入減少,嚴重打擊前線員工士氣,因此這陣子我們積極與電車公司溝通。」工會的努力漸見成效,成功讓資方在短期內逐步恢復原有工程部員工每日30分鐘補水,以及車長可以「炒雙工」之安排。此外,工會亦有向工友派發口罩,紓解燃眉之急,在「疫」境下與工友同行。
書寫百年史教育下一代
「踏入95周年時我就在想,能否在有生之年親眼看到工會100周年?終於讓我有幸見證到了,所以更希望為工會做些事,其中一樣就是出書。」堅叔眼泛淚光說道。由前輩口述,到翻閱史料以及自身經歷,並邀請到著名作家余非整理和撰寫而成的這本心血結晶,蘊含多篇具歷史價值的文獻,真實、細緻、生動呈現出工會百年工運歷史。堅叔希望這本書能夠讓更多人認識電車工會的百年史,用真實的歷史教育下一代。相信這不僅是堅叔的心願,也是每一位曾為電車工會付出過的前輩和會員的共同願景。
電車工友當年連吃飯時間都沒有,工會人員向工友送飯送水。(攝於1950年)
疫情期間,電車工會舉行多次抗疫活動,向工友送贈口罩,紓解燃眉之急。
《競進存愛 電車情懷–香港電車職工會百年史整理》(左)及其普及版《百年來電車工人生活故事》(右)已出版發售。